[发明专利]加筋法加固软弱砂土地基室内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6425.5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7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董彦莉;牛东伟;郭慧娟;张营敏;薛芳;闫飞飞;范江涛;韩云山;张晓双;王元龙;郑亮;刘亚玲;张洪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连慧敏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筋材料 砂土地基 加筋 室内模型 土压力盒 模型箱 数据采集装置 应变计 砂土 模型技术领域 高速摄像机 计算机连接 气压千斤顶 侧面设置 成对设置 地基试验 顶部敞口 加载机构 加载试验 加载支架 上下表面 水平设置 透明箱体 加筋土 多层 正对 直观 | ||
本发明加筋法加固软弱砂土地基室内模型,属于地基试验模型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各种实验,且能直观、方便的获取各种数据的加筋法加固软弱砂土地基室内模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模型箱为顶部敞口的方形透明箱体;加筋土为其中加入了一层或多层加筋材料的砂土;加载机构为由加载支架固定在模型箱中央上方的气压千斤顶;每层加筋材料上均固定有两条水平设置的应变计,每层加筋材料上均成对设置有多对土压力盒,每对土压力盒均位于加筋材料的上下表面上,所有应变计和土压力盒均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数据采集装置与计算机连接;高速摄像机正对模型箱的侧面设置。本发明为加筋法加固软弱砂土地基的加载试验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加筋法加固软弱砂土地基室内模型,属于地基试验模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体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拉强度较差。将一定量的筋材掺入土体中,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土体的强度与变形特征,此种技术称为加筋土技术。在土体中掺入或铺入适量的加筋材料后,可以扩散土体的应力、增加土体模量、传递拉应力、限制土体侧向变形,同时还增加土体和其他材料之间的摩阻力,提高土体及有关结构物的稳定性。加筋土的应用在国内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就国外而言,公元前3000年,英国人就曾在沼泽地用木排修筑道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利用茅草作为土的加筋材料。加筋法由于具有地基加固效果显著、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目前对于加筋法加筋机理、加筋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有关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同时受场地条件等因素影响,现场试验实施复杂,导致不方便进行大量现场试验,因此加筋法加固理论缺乏室内模型试验数据的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各种实验,且能直观、方便的获取各种数据的加筋法加固软弱砂土地基室内模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加筋法加固软弱砂土地基室内模型,包括模型箱、加筋土、加载机构、测量采集系统和高速摄像机;
所述模型箱为顶部敞口的方形透明箱体,模型箱的侧面上刻画有1cm×1cm的网格;
所述加筋土为其中加入了一层或多层加筋材料的砂土,加筋土位于模型箱内;
所述加载机构为由加载支架固定在模型箱中央上方的气压千斤顶;
所述测量采集系统包括应变计、土压力盒、数据采集装置和计算机,每层加筋材料上均固定有两条水平设置的应变计,两条应变计之间相互垂直,每层加筋材料上均成对设置有多对土压力盒,每对土压力盒均竖向分布,位于加筋材料的上下表面上,所有应变计和土压力盒均通过导线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数据采集装置与计算机连接;
所述高速摄像机正对模型箱的侧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模型箱内还设置有两组筋材支架,所述筋材支架的结构为:两根角钢竖直相对设置,且相对的两个面上均开有竖向长孔,多根撑板位于两根角钢之间,两端为开有外螺纹的圆柱,分别穿过对应角钢上的竖向长孔后通过螺纹与螺母连接,每根撑板上方均设置有一根压板,撑板和压板上均对应开有多对通孔,用至少两对螺栓螺母将撑板和压板连接;两组筋材支架位于模型箱内相对的两个内侧面处。
进一步的,所述筋材支架中每个角钢的底部均固定有一个平板作为支座。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底座上带有移动轮,模型箱位于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加筋土中的砂土为按不同颜色分层设置的彩砂。
优选的,所述模型箱的材质为钢化玻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通过在模型箱内的加筋土中进行不加入筋材、加入不同筋材、调整加筋材料数及加筋间距等各种不同状况下,砂土地基的加载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64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体微量样品的透析浓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门窗性能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