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工程废旧模板再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7994.1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8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杨锦博;张适其;任美红;邱冬梅;王华;刘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2 | 分类号: | E04G9/02;E04F19/04;E04F13/0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3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板 再利用装置 抱箍 建筑工程 长方形框架结构 工作效率高 长方形板 垂直连接 方便施工 施工进度 相邻直角 直角开口 作业安全 紧固 平行 灵活 施工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废旧模板再利用装置,包括抱箍、连杆和直角遮板,所述抱箍在四周围成长方形框架结构,内部用于并排紧固放置多个条状废旧模板;所述直角遮板用于放置于废旧模板上面,所述直角遮板为相同的多个,每个由两块长方形板相互垂直连接组成,形成的直角开口向上,直角遮板在一侧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多个直角遮板平行设立,相邻直角遮板之间设有宽度相同的缝隙。本发明的优点是:使用便捷、灵活,安全,方便施工,工作效率高。提高的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废旧模板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建筑的特殊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是施工时支撑钢筋及混凝土成型的主要工具,拆除后常遇见模板破损或板材太小无法再利用的情况。本项装置可将废旧模板定性后,重新改色再用至踢脚板等安全文明施工中。此项废旧模板再利用装置满足了施工需求,解决了施工难题,加快施工速度,节省了其他相关费用的支出,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废旧模板再利用装置,包括抱箍、连杆和直角遮板,所述抱箍在四周围成长方形框架结构,内部用于并排紧固放置多个条状废旧模板;所述直角遮板用于放置于废旧模板上面,所述直角遮板为相同的多个,每个由两块长方形板相互垂直连接组成,形成的直角开口向上,直角遮板在一侧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多个直角遮板平行设立,相邻直角遮板之间设有宽度相同的缝隙。
优选地,在抱箍相邻的两个面之间,设有转交拉结装置,所述抱箍一个面的端部设有竖向通孔滑槽,与之垂直相邻的面可沿着滑槽滑动,用于调整相互位置和夹角,所述通孔滑槽的外侧设有螺栓紧固装置。
本发明的优点是:使用便捷、灵活,安全,方便施工,工作效率高。提高的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工程废旧模板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角遮板与连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抱箍转交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废旧模板再利用装置,包括抱箍1、连杆2和直角遮板3,其特征是:将抱箍1、连杆2、直角遮板3三部分切割下料,每部分按照如图所示进行焊接拼装,焊接必须全融透钢板,最后将连杆2及直角遮板3按照图示形式拼装,形成联动装置。使用时将废旧模板4按照需要尺寸剪裁成条状置于抱箍中,利用转交拉结装置固定,将遮板部分置于抱箍上方,通过连杆转换喷涂位置,将废旧模板利用喷枪喷涂成红白相间的踢脚板或者柱角的成品保护护板。本装置还可结合数控化设备进行使用,可实现快速废旧物资利用的目的,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
如图2所示,直角遮板为相同的多个,每个由两块长方形板相互垂直连接组成,在一侧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多个直角遮板平行设立,将遮板连杆机构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各个遮板的高度相同,相邻直角遮板之间设有缝隙宽度相同。
如图3所示,所述抱箍垂直于废旧模板设立,在四周围成长方形框架结构,在抱箍相邻的两个面之间,设有转交拉结装置,所述转交拉结装置一个面的端部设有通孔滑槽,与之垂直相邻的面可沿着滑槽滑动,调整位置和夹角,所述通孔滑槽的外侧设有螺栓紧固装置。
如图1所示,所述抱箍在四周围成长方形框架结构,废旧模板位于抱箍内部紧固平整,遮板位于废旧模板上面,通过遮板之间的缝隙利用喷枪喷涂成红,先涂成红色,移动连杆带动遮板移动,喷涂红色条纹之间白色条纹。
图中标号5为遮板之间的缝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79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