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洞隧道施工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主动探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0409.3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3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瑞;魏凡博;王搏;王奭;李永亮;李涛;朱新豪;刘金松;张寿红;肖丙辰;张维;强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04 | 分类号: | G01V1/104;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施工 前方 不良 质体 主动 探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隧道勘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洞隧道施工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主动探测方法。该方法一方面由于是利用第一隧道先期进尺,以及第二隧道的掌子面上的炮眼引爆时形成的激发信号,对第二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进行探测的,因此,不会耽误施工进度;另一方面,由于是根据激发的炮眼到传感器的直线距离,以及初始和到达时间,这样一来可以在第二隧道的前方探测区域形成速度场,根据速度场可以反映出前方地质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据此来快速判别不良地质体的分布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态,提供准确的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结果,方法快捷,并方便利于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勘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洞隧道施工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主动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工程作为一种地质工程,隧道设计和施工前的工程地质勘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隧道的地质状况进行了预测和预报,但由于岩体的复杂性,勘察资料与隧道开挖后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我国水利水电、交通领域中有大量隧道工程,地质灾害是制约隧道施工的关键因素,往往由于隧道前方地质情况不明、勘察资料无法完全准确反映施工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导致施工带有很大盲目性,因而经常出现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如突水、突泥、坍塌、岩爆和有害气体等,这些由于开挖而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具有不可选择性、复杂性、特殊性及突发性,灾害一旦发生,轻则冲毁机具,淹没隧道,正常施工被迫中断;重则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有些地下工程会因此被迫停建或改线,常常成为制约隧道修建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勘察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隧道开挖时,由于需要对前方的不良地质体进行探测和预报,需要一系列探测设备和措施,但这也很大程度上减慢了施工的进度。对于双洞隧道而言,如果逐洞进行探测预报,势必对现场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洞隧道施工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主动探测方法,以在正常施工的基础上,实现对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准确探测,以减少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双洞隧道施工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主动探测方法,适用于具有进尺差值的双洞隧道,所述方法包括:
S1:在第一隧道靠近第二隧道的侧墙上布置多个传感器,所述第一隧道的挖掘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隧道的挖掘长度;
S2:在所述第二隧道的掌子面上从下至上布置多个炮眼;
S3:所述第二隧道的掌子面上的炮眼按组引爆,形成激发信号,并依次记录起爆时间,每组所有炮眼引爆后,形成初始激发时间矩阵T1;所述第一隧道上的传感器同时接收每组所述炮眼引爆时的激发信号,并记录检测到每组炮眼的激发时间,形成到时时间矩阵T2,要求所述到时时间矩阵T2和所述激发时间矩阵T1的维度一致;将到时时间矩阵T2和激发时间矩阵T1作差,形成到时差矩阵T;确定出各个传感器和炮眼之间的距离,形成距离矩阵D;利用矩阵D点除矩阵T,得到每一个炮眼对应传感器的速度矩阵V;
S4:将炮眼与传感器之间的空间区域网格离散化,并按照速度矩阵V对空间网格进行赋值,使每个空间网格具有一个平均速度值;
S5:依据上述每个空间网格的平均速度值,做出速度场云图,根据所述速度场云图获取所述第二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在第一隧道靠近第二隧道的侧墙上布置多个传感器包括:
在距离所述第一隧道底部D1米处布置一排第一传感器,在距离所述第一隧道底部D2米的位置处布置一排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布置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数量均为8-1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0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站辐射的检测和计算方法
- 下一篇:自适应平滑半径的基准面确定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