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磁性纳米颗粒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0901.0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1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石;林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31/43;A61K31/65;A61K31/7048;A61K31/4164;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磁性纳米颗粒 胃黏膜损伤 药物敏感性 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 超顺磁性 尺寸均一 加热条件 交变磁场 有效抑制 壳结构 体外 加热 应用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在杀灭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Zn0.5Fe2.5O4@SiO2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在电镜下呈现尺寸均一的核‑壳结构,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Zn0.5Fe2.5O4@SiO2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中能够有效抑制体外H.pylori的生长,并影响H.pylori对阿莫西林的药物敏感性。在合适的剂量和加热条件下,Zn0.5Fe2.5O4@SiO2复合磁性纳米颗粒能够实现胃内加热而不发生胃黏膜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化合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在杀灭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螺旋形或弧形的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能够在胃内酸性环境中稳定定植和生存,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主要病因,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原。
临床上对于H.pylori的治疗主要采取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等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近年来全球大部分地区的H.pylori抗生素耐药现象日趋严峻,文献报道中国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从2000年的14.8%上升至2014年的52.6%,韩国从2005年的11%上升至2009年的60%,发展中国家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达到了50%-80%。并且口服多种、大量的抗生素常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以及严重的副反应,因此急需探索新的、有效的根除H.pylori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具有粒径小、高比表面积、量子尺寸效应、磁学效应和光学效应等诸多物理特性,在生物分离、磁共振成像、药物靶向治疗、磁热疗、组织修复、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MNPs本身的磁性使得它具有远程遥控的特性,能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运动,可以被运用于药物的靶向运输和固定等。早在磁热疗方法提出来之前,人们已经探索了微波热疗、激光热疗、射频热疗和超声热疗等多种传统的热疗方法,但这些方法均为从外而内的热能辐射方式,随着传播距离增加温度递减,在到达病变部位之前大量的热能已被健康组织吸收,不仅加热效率低,并且常常产生严重的副反应。
磁热疗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被提出来最初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研究,比如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和和恶性胶质瘤等。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利用磁纳米颗粒的磁热效应可以很好地杀灭生物膜生长状态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能够协同抗生素增强抑菌作用。也有研究报道运用MNPs作为抗菌药物的靶向载体对H.pylori进行治疗,但迄今尚未见到应用MNPs对H.pylori进行磁热疗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在杀灭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
一种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在杀灭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所述复合磁性纳米颗粒为Zn0.5Fe2.5O4@SiO2,具有超顺磁性和生物安全性。
所述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中产生磁热疗效应,从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延长抑菌作用增强。
上述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在降低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中的应用。
所述抗菌药物为阿莫西林,四环素,红霉素或甲硝唑。
上述复合磁性纳米颗粒在实时监测哺乳动物胃部的温度变化中的应用。
所述哺乳动物为人,鼠,牛,羊,兔,猫或者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0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