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2991.7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8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留平;徐俊辉;李丹;马旭强;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18 | 分类号: | H01M8/18;H01M8/04186 |
代理公司: | 常州智慧腾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8 | 代理人: | 赵旭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穴 电解液 储能发电装置 溶腔 负极活性物质 正极活性物质 液流电池堆 支持电解质 储液库 循环泵 储存 充放电性能 电化学能源 电解液循环 安全性能 饱和卤水 电池隔膜 活性材料 循环管路 有机活性 有机液流 电解池 溶解度 水溶法 槽体 极板 造腔 应用 电池 废弃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控制方法及其应用,有机液流电池包括:两个电解液储液库,电解液储液库形成为具有溶腔的盐穴,溶腔内储存有电解液,电解液包括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和支持电解质,支持电解质为水溶法盐穴造腔时盐穴溶腔内形成的饱和卤水,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为水溶性的有机活性分子;液流电池堆;液流电池堆包括两个极板;电解池槽体;电池隔膜;循环管路;循环泵,通过循环泵使电解液循环流动供给。该基于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能够不仅具有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充放电性能稳定、活性材料溶解度高等优点,还能够解决大规模电化学能源储存,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盐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以及该基于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加剧,促使世界各国广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受地域环境限制和并网难的特性,导致其利用率低,弃风弃光率高,浪费资源。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可与其配合使用的高效、廉价、安全可靠的储能技术。
在各种电化学储能策略中,相对于静态电池比如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液流电池(Redox Flow Batteries,RFBs)有几个特别的技术优点,最适于大规模(兆瓦/兆瓦时)的电化学能源储存,比如相对独立的能量和功率控制、大电流大功率运行(响应快)、安全性能高(主要是指不易燃烧和爆炸)等。目前国内很流行的一个储能项目就是钒液流电池。中国是钒矿的自然储存大国,短期而言,用于钒液流电池的钒原料不是问题。但考虑到全球范围内有限的钒矿资源以及高的钒矿价格(V2O5,$20/kg),钒液流电池的普及和长期使用都很难实现。钒液流电池以及锌溴液流电池都是传统的液流电池技术,存在一些技术缺陷:比如活性物质在电极间的穿梭效应导致的自放电以及库伦效率低;腐蚀性电解液不环保以及安全隐患。钒液流电池的成本大概是$450/千瓦时,美国能源部推荐的电化学储能的普及价格要在$150/千瓦时以下,这就意味着要开发高性能、经济适用的全新液流电池技术。
盐穴是利用水溶方式开采盐矿后留下的地下洞穴,形状与大小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而定,体积巨大且密封良好,体积一般为数万方到几十万方,因此,盐穴提供了一个巨大而安全的地下空间用于储存电解液,盐穴主要被用来储存天然气与石油,但是目前国内很多盐穴因为其技术指标无法达到储油或者储气的技术要求,基本处于空置状态。而利用盐穴来储存水相体系的电解液对盐穴的密封性、抗压性及稳定性方面要求较低。因此,利用盐穴来储存电解液可充分实现盐穴的综合利用。但是,针对适用于盐穴体系(利用原位生成的电解液)的电池系统仍需要开发。
目前水相液流电池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活性材料(有机物)溶解度有限、电解液易交叉污染、操作电流密度低、易发生水电解副反应、实际安装操作复杂等。因此,开发克服以上缺点,并且可以潜在应用于大规模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该基于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的控制方法,操作简便,利于工程应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盐穴的储能发电装置的应用,应用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2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