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超细颗粒物捕捉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3656.9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1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谢开光;杨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滴 捕捉 超细颗粒物 超细颗粒 处理装置 静电特性 吸附 排放 废气 感应产生静电 技术方案要点 重金属吸附 喷雾机构 重金属 喷出 污染物 | ||
本发明涉及废气清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体超细颗粒物捕捉处理装置,旨在解决废气中超细颗粒、重金属的捕捉处理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排放塔、连接于排放塔内且喷出雾滴的喷雾机构、使药液雾滴感应产生静电特性机构、设于一侧且连接于排放塔内的收雾机构,其中收雾机构带有吸附雾滴的极性。本发明通过改变雾滴物理极性使雾滴产生静电特性,随后通过带有静电特性的雾滴将超细颗粒、重金属吸附捕捉,最后通过收雾机构将吸附了被处理的污染物雾滴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清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体超细颗粒物捕捉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PM2.5超细颗粒、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我国始终未能起到有效的控制和脱除效果。
研究和检测表明,燃煤电厂烟气中PM2.5以下颗粒物占粒子总量的比例超过80%,高于50%的气态汞和颗粒态汞被排入大气。因此,对PM2.5超细颗粒、重金属的脱除逐渐成为目前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国际前沿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超细颗粒物捕捉处理装置,通过改变雾滴物理极性使雾滴产生静电特性,随后通过带有静电特性的雾滴将超细颗粒、重金属吸附捕捉,最后通过收雾机构将吸附了被处理的污染物雾滴收集。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体超细颗粒物捕捉处理装置,包括排放塔、连接于排放塔内且喷出雾滴的喷雾机构、使雾滴感应荷电的静电特性机构、设于静电特性机构一侧且连接于排放塔内的收雾机构,其中收雾机构带有吸附雾滴的极性。
携带粉尘的气体沿排放塔排放,在进行粉尘处理时,对于大颗粒粉尘,雾滴与粉尘的惯性碰撞和粘附起主要作用,而对细微颗粒粉尘,却会发生绕流运动,细微颗粒粉尘仍沿原来流线方向运动而绕过雾滴,因此,雾滴对于细微颗粒粉尘的捕捉效果很差;
而在雾滴荷电后,能够通过静电的吸引,对细微颗粒粉尘产生捕捉吸引力,从而使细微颗粒被吸附在带了电的雾滴上,实现对细微颗粒粉尘的初步捕捉;
同时,在雾滴吸附细微颗粒后,收雾机构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对雾滴进行收集,也使得吸附了粉尘的雾滴能够方便的汇集成水滴收集,完成对细微颗粒粉尘的捕捉。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雾机构包括连接于排放塔内的支撑柱、设于排放塔外的水箱、连通水箱且连接于支撑柱的多个雾化喷头、控制雾化喷头喷射强度的控制电路,其中支撑柱上设有多个通气孔,通气孔周壁排布有多个雾化喷头。
携带粉尘的气体从通气孔穿过支撑柱,从而与雾化喷头喷出的雾滴充分接触,实现对灰尘的吸附处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电特性机构包括与雾化喷头间隔设置的正极环、与正极环同轴间隔设置的负极针,其中所述雾化喷头投影于正极环内,所述正极环与电源的一极耦接,所述负极针与电源的另一极耦接。
正极环、负极针位于雾化喷头的出口前一段距离,从而在正极环与雾化喷头之间形成了强电场,同时,遵循电晕放电原理,雾滴会在与雾化喷头的接触处形成很厚的偶电层;当液体从雾化喷头中喷出成为雾滴时,雾滴便携带大量的电荷,从而使雾化喷头中喷出的雾滴不断的带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雾机构设于喷雾机构下游,所述雾化喷头朝向收雾机构设置。
雾化喷头朝向位于下游的收雾机构喷射,使得雾化喷头与收雾机构之间形成一个密集的捕捉场所,进而使得超细颗粒能够与雾滴更充分的吸引时间进行相互吸引成一体。
一种气体超细颗粒物捕捉处理装置使用方法,包括:
a.同时启动喷雾机构与静电特性机构,使雾滴在喷出后带电;
b.带电雾滴与废气中的粉尘接触,颗粒较大的粉尘与带电雾滴碰撞,被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36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智能下料的除尘器
- 下一篇:吸附式降霾集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