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盒厚透反蓝相液晶显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4024.4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琼华;田莉兰;储繁;窦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43;G02F1/1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基板 下基板 透反蓝相液晶显示器 圆偏振片 单盒厚 突起 反射区 透射区 检偏器 起偏器 液晶层 介电 匹配 蓝相液晶材料 聚合物稳定 上基板玻璃 下基板玻璃 彼此平行 光轴方向 介电材料 漫反射膜 平面电极 驱动电压 透明介电 夹角为 相位差 正交 金属 制作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突起介电材料匹配透射区和反射区相位差的单盒厚透反蓝相液晶显示器。该单盒厚透反蓝相液晶显示器包括上基板、液晶层和下基板,上基板和下基板彼此平行设置,液晶层使用聚合物稳定的蓝相液晶材料。上基板包括上基板检偏器、上基板圆偏振片和上基板玻璃层;下基板包括反射区介电突起、透射区介电突起、金属漫反射膜、下基板玻璃层、下基板圆偏振片和下基板起偏器;上基板检偏器和下基板起偏器的光轴方向夹角为90°;上基板圆偏振片和下基板圆偏振片相互正交;透明介电突起镀在平面电极上,用来匹配透射区和反射区累积的相位。本发明的单盒厚透反蓝相液晶显示器具有制作简单、驱动电压较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突起介电材料匹配透射区和反射区相位差的单盒厚透反蓝相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透反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在室外有良好的可读性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显示器等。当外界光线较暗时,透反液晶显示器利用背光源来显示图像,而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直接利用外界光线显示图像,这样不但功耗低又可以保持液晶显示器的高对比度。
透反液晶显示器设计主要是匹配透射区和反射区的相位,匹配相位的方案可以分为单盒厚匹配和双盒厚匹配两类。如基于突起电极结构的单盒厚透反液晶显示器,在透射区和反射区采用不同的电极间隙实现相位匹配;如基于墙形电极结构的双盒厚透反液晶显示器,在透射区和反射区采用不同的盒厚实现相位匹配。双盒厚的透反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比单盒厚的透反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更加复杂,所以一般采用单盒厚的结构来匹配透射区和反射区的相位。
基于向列相液晶透反显示器主要存在两个缺陷:响应时间慢和对比度低。为了解决向列相液晶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了聚合物稳定的蓝相液晶。基于克尔效应的聚合物稳定的蓝相液晶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无需取向层、暗态呈光学各向同性等优点。传统的面内转换电极结构的蓝相液晶显示器具有较宽的视角,但是面内转换电极电场的穿透深度比较浅,从而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50V)。为了降低工作电压,突起电极、加强型突起电极、波纹形电极、墙形电极结构的蓝相液晶显示器相继被提出,这些结构能够使得驱动电压降低到10V以下,但是这些结构的电极都不是平面化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并且很难实现。
高介电常数的介电材料由于介电常数较高,导电的能力较强,电势降的速度相对于低介电常数的材料要慢,可用于在平面电极上制作突起,从而增加电场的穿透深度,并且介电突起的制作方法比非平面电极的制作方法更加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制作简单、驱动电压低的单盒厚透反蓝相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该单盒厚透反蓝相液晶显示器包括上基板、液晶层和下基板。
所述的液晶层采用聚合物稳定的蓝相液晶,蓝相液晶暗态呈光学各向同性,无需旋涂取向层,制作工艺简单;蓝相液晶响应时间为亚毫秒,可以实现时序彩色显示。
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彼此平行设置;上基板包括上基板检偏器,上基板圆偏振片和上基板玻璃层;下基板包括反射区介电突起、透射区介电突起、平面像素电极、平面公共电极、金属漫反射膜、下基板玻璃层、下基板圆偏振片和下基板起偏器;上基板检偏器和下基板起偏器的光轴方向夹角为90°;上基板圆偏振片和下基板圆偏振片由正性和负性的A波片组成且相互正交,主要用来消除反射区的暗态漏光。
所述的反射区介电突起和透射区介电突起采用相同的高介电系数的透明介电材料(介电系数在500~2000之间,透明介电材料不影响光的透过)制作;突起下表面宽度大于等于平面像素电极和平面公共电极的宽度;反射区介电突起的高度小于透射区介电突起的高度;介电突起镀在平面电极上,由于介电突起的介电系数较高,介电突起内部的电势下降速度较慢,使得电场在液晶层中穿透深度大于传统的面内转换电极结构,能降低显示器的驱动电压;并且介电突起的制作方法比非平面电极的制作方法更加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40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