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构相控阵天线的驱动系统、驱动方法及天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6407.5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4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雷东;修威;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3/24 | 分类号: | H01Q3/24;H01Q5/314;H01Q5/50;H01Q21/00;H01Q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庆峰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7 | 代理人: | 李文军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控阵天线 驱动系统 天线单元 可重构 驱动信号发生装置 信号发生装置 移位寄存单元 充放电电路 移位寄存器 天线装置 阵列单元 天线阵列单元 超材料结构 空间利用率 驱动 驱动控制 天线面板 依次连接 制造成本 集成度 输出端 良率 量产 行数 天线 简易 | ||
1.一种可重构相控阵天线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位寄存器、列信号发生装置、充放电电路以及驱动信号发生装置,所述移位寄存器由与阵列单元行数相同的n个移位寄存单元依次连接而成,每一个移位寄存单元的输出端与天线阵列单元的一行相连,所述列信号发生装置与每一列阵列单元相连,所述充放电电路与每一个天线单元相连,所述驱动信号发生装置与每个天线单元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构相控阵天线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单元包括输入模块、上拉模块及下拉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M1,所述上拉模块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M2和第一电容C1,所述下拉模块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M3、第四薄膜晶体管M4、第五薄膜晶体管M5以及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栅极作为信号输入端和复位端,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漏极与第一电源端相连,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源极与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漏极相连;
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漏极、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栅极、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栅极均连接于第一控制节点pd,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源极、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源极、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源极均连接于第二电源端,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漏极连接于第二控制节点pu;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漏极与第一时钟信号端CLK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控制节点pu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源极作为信号输出端,且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源极与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控制节点pu,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二时钟信号端CLKB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节点pd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构相控阵天线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寄存单元包括输入模块、上拉模块及下拉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M1,所述上拉模块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M2和第一电容C1,所述下拉模块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M3、第四薄膜晶体管M4、第五薄膜晶体管M5以及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栅极作为信号输入端和复位端,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漏极与第一电源端相连,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源极与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漏极相连;
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漏极、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栅极、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栅极均连接于第一控制节点pd,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源极、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源极、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源极均连接于第二电源端,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四薄膜晶体管M4的漏极连接于第二控制节点pu;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漏极与第一时钟信号端CLK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控制节点pu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源极作为信号输出端,且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源极与第五薄膜晶体管M5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控制节点pu,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通过非门连接于第一时钟信号端CLK,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节点pd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64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