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氟烃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6447.X | 申请日: | 201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6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丁晨;王伟;王鑫;孙森;都荣礼;韩春华;徐强;张星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7/354 | 分类号: | C07C17/354;C07C19/12;C07C1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朱家富 |
地址: | 25640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氟烃 资源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氟烃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以卤代乙烷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一定温度及料比控制下与氢气反应制备二氟氯乙烷或二氟乙烷。本发明为氯氟烷烃开发下游产品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不仅避免了三氟乙烯及二氟氯乙烯等氟氯乙烯分离的安全与工艺问题,同时利用加氢等反应,生成具有一定市场及更具有经济价值的二氟氯乙烷等产品,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以及巨大的工业化应用意义。该方法可以有效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有效利用了如二氟氯乙烯等中间产物,简单高效。
本申请是“一种氯氟烃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专利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是2016年8月17日,申请号为201610682344.4,专利名称为“一种氯氟烃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氟烃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属于有害气体资源化再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问题日益突出,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对高GWP值的HFCs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并制定签署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逐步的淘汰。各国于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将HFCs规定为6中受控的温室气体之一。在此形势下,各国分别提出相应的法规和提案,旨在逐步限制HFCs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1,1,1,2-四氟乙烷、1,1,1-三氟乙烷等因其温室效应潜值(GWP)较高,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较大,因此被列为限期淘汰品种。其中欧盟自2017年1月1日起,禁止所有新生产汽车的空调使用GWP值高于150的制冷剂;分体式家用空调,自2015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GWP值高于150的制冷剂。美国2021年后新生产汽车的空调禁止使用R134a。日本自2023年起新生产汽车的空调禁止使用GWP值高于150的制冷剂。从以上各国对待HFCs来看,HFCs产品逐步被淘汰将势在必行。类似1,1,1,2-四氟乙烷、1,1,1-三氟乙烷等相关产品也将在相关领域逐步缩减,甚至在某些应用方面被完全替代。因此,氟氯烷烃的资源化利用需加快研究,尽快能在替代开始后,逐步形成下游产品。
CN 103288589 A公开了一种生产三氟乙烯联产氟化氢的方法,以1,1,1,2-四氟乙烷为主要原料,经过脱氟化氢生产三氟乙烯。此发明是将1,1,1,2-四氟乙烷转换为三氟乙烯,但是三氟乙烯高度易燃,容易自聚,不易保存和运输,因此以上将1,1,1,2-四氟乙烷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在工业应用中存在安全问题,工业化生产难度较大。
CN 104844411 A公开了一种合成六氟-1,3-丁二烯的方法,以1,1,1,2-四氟乙烷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脱氟化氢生成三氟乙烯,然后在另一个反应器中三氟乙烯与液溴反应生成1,2-二溴-1,1,2-三氟乙烷,再在碱性条件下脱溴化氢得到三氟溴乙烯,三氟溴乙烯与活化锌粉、N,N-二甲基甲酰胺反应生成三氟乙烯基锌,三氟乙烯基锌在Fe3+的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六氟-1,3-丁二烯。该方法虽然考虑到了三氟乙烯的安全问题,将第一步的反应产物快速进入第二个反应器中,与溴进行反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危险性,但仍然存在三氟乙烯提前自聚的可能,而且后续处理过程较为复杂,液溴也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化学品,同样不利用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氯氟烃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采用氯氟乙烷与醇类或氢气进行气相反应,制备氢氟醚类或二氟氯乙烷及二氟乙烷。本发明提供的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有效利用氟氯烷烃,不仅避免了三氟乙烯及二氟氯乙烯等氟氯乙烯分离的安全与工艺问题,同时利用加成或加氢等反应,生成具有一定市场及更具有经济价值的二氟氯乙烷、氢氟醚等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氯氟烃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此方法包括两方面资源化利用,一种方向为与醇类制备氢氟醚,另一种方向为与氢气反应制备二氟氯乙烷及二氟乙烷。
一种氯氟烃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将醇气化后,与卤代乙烷混合,在催化剂A作用下反应,得反应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64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