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炒茶锅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7226.4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8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电有;秦军卫;储友家;何金铃;解正定;陈辉;朱世君;陈习村;汪于奎;夏云龙;方宏侠;沈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寨县响洪甸六安瓜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7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炒制 锅体 茶叶 驱动机构 炒茶锅 耳轴 锅口 倾倒 驱动 自动倾倒 可转动 小夹角 外壁 取出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倾倒茶叶的炒茶锅,提高茶叶炒制的效率,包括锅体,锅体的外壁处设置有耳轴与机架相连,驱动机构驱动锅体绕耳轴可转动至锅口所在面与水平面呈小夹角的炒制位和锅口所在与水平面呈大夹角的倾倒位。上述方案中,锅体可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倾倒炒制好的茶叶,方便快捷的取出茶叶,提高了茶叶炒制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炒茶锅。
背景技术
制茶工艺中通常包括采摘鲜叶、摊凉、杀青、整形、烘干等工序,根据茶叶原料的差异,杀青工序可以选用槽锅式杀青机或滚筒式杀青机完成,相应的整形工序可以选择槽锅式理条机、揉捻机等作业实现。现有技术中,针对于滚筒式杀青机而言,将茶叶倒入带有加热装置的炒锅中,通过炒茶板实现翻炒动作,茶叶炒制完成后,需要使用盛取工具将炒制好的茶叶取出,此时,炒锅中的炒茶板会阻碍盛取动作,茶叶取出过程费时费力,对茶叶的炒制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倾倒茶叶的炒茶锅,提高茶叶炒制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炒茶锅,包括锅体,锅体的外壁处设置有耳轴与机架相连,驱动机构驱动锅体绕耳轴可转动至锅口所在面与水平面呈小夹角的炒制位和锅口所在与水平面呈大夹角的倾倒位。
上述方案中,锅体可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倾倒炒制好的茶叶,方便快捷的取出茶叶,提高了茶叶炒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于炒制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处于出料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炒茶锅,包括锅体10,锅体10的外壁处设置有耳轴11与机架20相连,驱动机构驱动锅体10绕耳轴11可转动至锅口所在面与水平面呈小夹角的炒制位和锅口所在与水平面呈大夹角的倾倒位。当锅体10位于小夹角的炒制位时,可以对茶叶进行炒制,经多次试验得出,锅体10在炒制位时锅口面斜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时效果最佳,茶叶炒好后,锅体10能够绕着耳轴11转动至大夹角的倾倒位,因此,不需要再用炒茶取出炒制好的茶叶,方便快捷的取出茶叶,提高了茶叶炒制的效率。
进一步的,锅体10的锅口处设置围圈30,所述的锅体10的锅口所在面与水平面呈小夹角的炒制位时围圈30与锅体10的锅口之间有顺延重合段,所述的锅体10的锅口所在面与水平面呈大夹角的倾倒位时围圈30与锅体10的锅口最低处之间彼此分离形成倾倒通路。由于锅体10在炒制位是也是倾斜的,所以为了防止茶叶在炒制的时候翻出锅体10外,设置了围圈30对茶叶进行遮挡,如果围圈30与锅体10同步翻转至倾倒位,锅体10内的茶叶便不容易倾倒出来,所以倾倒位时围圈30与锅体10的锅口最低处之间彼此分离形成倾倒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寨县响洪甸六安瓜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未经金寨县响洪甸六安瓜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7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