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9124.6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9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琦;许伟航;周道;刘敏;周明卫;张顺波;钟自强;彭凯;王帅;邓斌;曹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F25B41/04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51023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吸收式热泵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低温热源 高温热源 发生器 吸收器 蒸发器 冷却塔 热源换热器 室内换热器 并联状态 串联状态 驱动系统 热能品位 中温热源 冷凝器 溶液泵 吸收式 阀门 应用 驱动 | ||
1.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包括有蒸发器(A)、吸收器(B)、室内换热器(C)、发生器(D)、冷凝器(E)、冷却塔(F)和热源换热器(H),其特征在于:该吸收式热泵包括有串联状态结构和并联状态结构两种状态,其中串联状态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为:
冷凝器(E)的冷剂出口管路与蒸发器(A)相连接,冷凝器(E)的冷却水入口管路与蒸发器(A)的出口及冷却塔(F)的出口相连接;
室内换热器(C)的进水管路分别连接蒸发器(A)与吸收器(B);
室内换热器(C)的出口管路分别与冷却水进入吸收器(B)的管路及蒸发器(A)的入口相连接;
热源换热器(H)的出口与发生器(D)和蒸发器(A)的水管路入口相连接;热源换热器(H)的入口与发生器(D)和蒸发器(A)的水管路出口相连接;
发生器(D)的浓溶液出口与吸收器(B)连接,发生器(D)的溶液入口与吸收器(B)溶液出口连接;
其并联状态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为:
冷凝器(E)的冷剂出口管路与蒸发器(A)相连接,冷凝器(E)冷却水入口管路与冷却塔(F)出口相连接;冷凝器(E)冷却水出口管路与吸收器(B)的水管路出口并联接入冷却塔(F)的入口处;
室内换热器(C)的进水管路分别连接蒸发器(A)与吸收器(B);室内换热器(C)的出口管路分别与冷却水进入吸收器(B)的管路及蒸发器(A)的入口相连接;
热源换热器(H)的出口与发生器(D)和蒸发器(A)的水管路入口相连接,热源换热器(H)的入口与发生器(D)和蒸发器(A)的水管路出口相连接;
发生器(D)的浓溶液出口与吸收器(B)连接;发生器(D)的溶液入口与吸收器(B)溶液出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在串联状态下,在冷凝器(E)冷剂出口管路与蒸发器(A)的连接管路中设有第一阀门(1),第一阀门(1)的两端并联有一溶液泵;冷凝器(E)的冷却水入口管路与蒸发器(A)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中设有第二阀门(2),冷凝器(E)的冷却水入口管路与冷却塔(F)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中设有第五阀门(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在串联及并联状态下,室内换热器(C)的进水管路与蒸发器(A)之间设有第四阀门(4),室内换热器(C)的进水管路与吸收器(B)之间设有第三阀门(3);室内换热器(C)的出口管路分别通过第六阀门(6)与冷却水进入吸收器(B)的管路相连接,以及通过第七阀门(7)与蒸发器(A)的入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在串联及并联状态下,热源换热器(H)的出口与蒸发器(A)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九阀门(9),热源换热器(H)的入口与蒸发器(A)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十一阀门(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在串联及并联状态下,发生器(D)的浓溶液出口与吸收器(B)之间设有第十阀门(10)及溶液泵;发生器(D)的溶液入口与吸收器(B)溶液出口之间设有溶液泵;发生器(D)与蒸发器(A)的溶液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十一阀门(11)。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吸收式热泵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吸收器(B)与冷凝器(E)的水管路相串联或并联运行,在并联时省去第五阀门(5);通过低温热源在冬季供热,通过高温热源在夏季制冷,夏季时采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形式,冬季时采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形式,通过阀门与溶液泵的切换来实现;
夏季:打开第一阀门(1)、第二阀门(2)、第四阀门(4)、第七阀门(7)、第八阀门(8)、及第十阀门(10),关闭第三阀门(3)、第五阀门(5)、第六阀门(6)、第九阀门(9)及第十一阀门(11),用外界高温热源向发生器(D)中提供热量使溶液中的水分汽化,水进入冷凝器(E)被冷却,再经第一阀门(1)节流、降压流入蒸发器(A)后喷在冷冻水供水管上,再通过盛水盘收集进入溶液囊(G),由循环泵再打入蒸发器(A),汽化后在发生器(D)内被溴化锂浓溶液吸收,变成稀溶液后由溶液泵打入发生器(D),在发生器(D)加热后转变为浓溶液,由压差和循环溶液泵打入吸收器(B),实现自喷立淋,完成循环;
冬季:打第三阀门(3)、第五阀门(5)、第六阀门(6)、第九阀门(9)及第十一阀门(11),关闭第一阀门(1)、第二阀门(2)、第四阀门(4)、第七阀门(7)、第八阀门(8)、及第十阀门(10),用外界中温热源向发生器(D)中提供热量使溶液中的水分汽化,水进入冷凝器(E)被冷却,再由增压泵打入蒸发器(A)喷在中温热源热水管上,再通过盛水盘收集进入溶液囊(G),由循环泵再打入蒸发器(A),汽化后在发生器(D)内被溴化锂浓溶液吸收,变成稀溶液后由压差流入发生器(D),在发生器(D)加热后转变为浓溶液,由增压泵打入吸收器(B),完成自喷立淋,由吸收器(B)给室内供热,完成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91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氨水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
- 下一篇:一种磁制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