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畸变荷载下钢箱梁结构的实验加载装置及其加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60111.0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1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任扬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攀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4 | 代理人: | 彭蓉;王福盛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 箱梁 畸变 实验加载装置 液压伺服加载 分解组件 荷载 实验钢 钢箱梁结构 正交分解 刚性梁 载荷板 滚筒 千斤顶 弯曲和扭转 方案设计 截面畸变 偏心载荷 应力分量 载荷分量 挤压力 加载力 角焊缝 组水平 分力 滚轴 切向 支架 并行 变形 垂直 传递 | ||
1.一种畸变荷载下钢箱梁结构的实验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伺服加载组(110)、力分解组件(120)、刚性梁(130)、载荷板(140)、实验钢箱梁(150)、千斤顶(160)、支架(170)、支座(180);其中,所述液压伺服加载组(110)水平放置,两侧并行同时加载;所述刚性梁(130)位于所述液压伺服加载组(110)和所述力分解组件(120)之间,加载过程中,合力需通过所述实验钢箱梁(150)的畸变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其中具有四块所述载荷板(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所述力分解组件(120)包括:正交分解板(251)、滚轴(252)和滚筒(253),其可将水平加载力正交分解为沿箱梁各板元的切向分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所述载荷板(140)承受所述滚筒(253)垂直挤压力,通过与所述实验钢箱梁(150)间角焊缝(341)传递畸变荷载分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四块所述载荷板(140)呈中心对称,加载时两侧所述滚筒应(253)与四块所述载荷板(140)同时接触,以提高实验测量精度、减小误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加载过程中,通过调整所述千斤顶(160),使得所述液压伺服加载组(110)、所述力分解组件(120)、所述刚性梁(130)及所述实验钢箱梁(150)等截面中心应处于同一高度,以避免由高差产生的扭转变形。
7.一种畸变荷载下钢箱梁结构的实验加载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1)预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畸变荷载下钢箱梁结构的实验加载装置,其中液压伺服加载组(110)水平放置;
(2)在所述液压伺服加载组(110)的两侧并行同时加载,包括:
在加载过程中,合力通过实验钢箱梁(150)的畸变中心;
通过调整千斤顶(160),使得液压伺服加载组(110)、力分解组件(120)、刚性梁(130)及实验钢箱梁(150)的截面中心处于同一高度,以避免由高差产生的扭转变形;
四块载荷板(140)呈中心对称,加载时两侧滚筒应(253)与四块载荷板(140)同时接触,以提高实验测量精度、减小误差;
使载荷板(140)承受滚筒(253)垂直挤压力,通过与所述实验钢箱梁(150)间角焊缝(341)传递畸变荷载分量;
在加载过程中,实时监测实验钢箱梁(150)的畸变中心侧移量,从而有效控制两侧液压伺服加载组(110)的推进速度与加载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载方法,其还包括:
通过增加板厚或隔板数量,使刚性梁(130)、力分解组件(120)及载荷板(140)具备较大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01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