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61276.X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3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尹文斌;贝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富成通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7/10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涂文诗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禁锁 输入端 拨码器 输出端 可调 蜂鸣器 收发器 单片机 读取 单片机输出端 信息存储器 第二信号 范围覆盖 空气开关 小区规划 门禁 芯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FID门禁系统,包括门禁锁,所述门禁锁输入端设有第一信号收发器,所述门禁锁另一输入端设有空气开关,所述门禁锁另一输入端设有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输入端设有第一可调拨码器,所述RFID读写器和第一信号收发器输入端均设有门禁芯卡,所述门禁锁输出端设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输出端设有信息存储器,所述单片机另一输出端设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输出端设有第二信号收发器,所述蜂鸣器另一输出端设有第二可调拨码器。本发明通过设有第一可调拨码器,使用者可通过对第一可调拨码器的调节,来使RFID读写器的读取范围适应自身需求范围,避免因小区规划不同,造成RFID读写器的范围覆盖不足或过度带来的不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FID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又称为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恶劣环境,可识别告诉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技术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高技术领域,涵盖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等技术。近几年来RFID技术发展迅猛,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商品防伪、安检、门禁、管理与数据统计等各个领域,并且应用领域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射频识别已被广泛运用于门禁系统,但现有的门禁系统的射频识别装置需要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特殊定制,以适应各个小区大小和覆盖范围,这样就会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发明一种RFID门禁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FID门禁系统,使用者可通过对第一可调拨码器的调节,来使RFID读写器的读取范围适应自身需求范围,避免因小区规划不同,造成RFID读写器的范围覆盖不足或过度带来的不便,通过对第二可调拨码器的调节,来适应门卫处或住户内的蜂鸣器无法匹配RFID读写器工作时的范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RFID门禁系统,包括门禁锁,所述门禁锁输入端设有第一信号收发器,所述门禁锁另一输入端设有空气开关,所述门禁锁另一输入端设有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输入端设有第一可调拨码器,所述RFID读写器和第一信号收发器输入端均设有门禁芯卡,所述门禁锁输出端设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输出端设有信息存储器,所述单片机另一输出端设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输出端设有第二信号收发器,所述蜂鸣器另一输出端设有第二可调拨码器。
优选的,所述门禁芯卡包括门禁芯片和第三信号收发器,所述门禁芯片与RFID读写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收发器与第一信号收发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可调拨码器与RFID读写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可调拨码器与蜂鸣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气开关和RFID读写器均与门禁锁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与蜂鸣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器与第一信号收发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RFID门禁系统的工作状态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临近门禁位置时,第一信号收发器感应到第三信号收发器的位置靠近,并形成信号连通线路;
S2:第一信号收发器将门禁芯卡靠近门禁处的信号传输至单片机;
S3:单片机控制空气开关开启,使门禁锁处于工作状态;
S4:待门禁芯卡远离门禁处,第一信号收发器将信号传输至单片机;
S5:单片机控制空气开关断开,使门禁锁处于待机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富成通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富成通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1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