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IL壳体组件及微粒捕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5568.0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7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叶三排;金光耀;柏长宇;郭煜敬;姚永其;戴峰;王志刚;裴涛;李丽娜;杜丽平;郝宝欣;刘贞瑶;陈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34 | 分类号: | B03C3/3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6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il 壳体 组件 微粒 捕捉 | ||
1.GIL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微粒捕捉器,微粒捕捉器包括在使用时与壳体的底部相对应的带有捕捉口的捕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捕捉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仅在底部位置设有开孔,所述捕捉口由开孔形成,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捕捉口的部分形成所述捕捉格栅,所述微粒捕捉器于捕捉格栅的外壁处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捕捉格栅连接以形成等电位结构;
隔板的内壁与捕捉格栅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屏蔽间隔,第一屏蔽间隔通过所述捕捉口与筒体内部连通;隔板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屏蔽间隔,隔板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在筒体周向上从中间向两边增大,且隔板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小于筒体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GIL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边沿与捕捉格栅焊接连接,隔板的中部与捕捉格栅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屏蔽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GIL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弧形结构,隔板沿圆周方向的长度小于半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GIL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沿筒体的周向延伸。
5.微粒捕捉器,包括在使用时与GIL的壳体的底部相对应的带有捕捉口的捕捉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捕捉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仅在底部位置设有开孔,所述捕捉口由开孔形成,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捕捉口的部分形成所述捕捉格栅,所述微粒捕捉器于捕捉格栅的外壁上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捕捉格栅连接以形成等电位结构;隔板的内壁与捕捉格栅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屏蔽间隔,第一屏蔽间隔通过所述捕捉口与筒体内部连通;隔板外壁与用于安装微粒捕捉器的壳体内壁之间具有第二屏蔽间隔,隔板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在筒体周向上从中间向两边增大,且隔板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小于筒体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粒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边沿与捕捉格栅焊接连接,隔板的中部与捕捉格栅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屏蔽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微粒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弧形结构,隔板沿圆周方向的长度小于半圆。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微粒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沿筒体的周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55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