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食性抑菌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66254.2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5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裴文韬;王凡;骆兵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文韬 |
主分类号: | C08L5/00 | 分类号: | C08L5/00;C08L89/00;C08L3/02;C08L5/08;C08L5/04;C08L1/12;C08J5/18;C08J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菌 魔芋葡甘聚糖 壳聚糖 可食性 制备 氨基 微生物细胞膜 纳他霉素 溶菌酶 抑菌剂 增强剂 正电荷 细胞膜 负电 大豆分离蛋白 食品包装技术 致病菌 马铃薯淀粉 醋酸纤维 海藻酸钠 抗菌活性 霉菌生长 渗透平衡 细胞死亡 增稠作用 腐败菌 结合水 可逆性 能力强 通透性 增塑剂 酵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食性抑菌膜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包装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大豆分离蛋白、马铃薯淀粉和魔芋葡甘聚糖作为原料,添加抑菌剂、增塑剂和增强剂,制备出一种可食性抑菌膜,由于魔芋葡甘聚糖分子量大,结合水的能力强,因而具有很好的增稠作用,魔芋葡甘聚糖溶胶具有奇特的可逆性,本发明将壳聚糖、纳他霉素和溶菌酶作为抑菌剂,海藻酸钠和醋酸纤维作为增强剂,壳聚糖的抗菌活性与其带正电荷的氨基有关,带正电荷氨基与带负电的微生物细胞膜相互作用致使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破坏了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平衡导致细胞死亡;壳聚糖可抑制许多腐败菌、致病菌、酵母和霉菌生长,加入纳他霉素和溶菌酶能增强其抑菌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食性抑菌膜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可食性抑菌膜通常是天然可食性材料作为原材料,加入适当的可食性的增塑剂、增强剂、抑菌剂等物质,通过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交联而形成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其主要是通过防止空气和水分等物质的迁移以及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扩散,避免食品在运输和贬藏过程中结构和风味发生变化,从而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保证食品的质量。由于食品表面容易滋生微生物,而添加在可食性包装膜中的抑菌剂则可以缓慢的释放到食品表面,抑制食品表面一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可食性抑菌剂逐渐取代了化学防腐剂的使用,同时还可更好的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
在过去,多聚合物包装膜一直以其优越的性能和其较低的成本广泛应用于食物包装及保鲜领域中,然而它的不可降解性,在使用之后不仅污染了环境,同时还会产生毒素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意识逐渐提高,他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寻求高效、无毒乃至纯天然可食性薄膜在食品包装行业备受关注。可食膜是一种可食用并具有一定包装作用的薄膜,此类膜与被称为白色污染的塑料薄膜相比很容易被降解,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近年来,随着对食品安全、食品品质的高要求,人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开发安全的可食性包装材料、改善膜的各种性能。
干酪是一种质地柔软的奶制品,其贮存、包装、保质是制约干酪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探究延长干酪保质期的方法对干酪的生产、贮藏、销售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发明是针对干酪的霉变机理,研制一种适用于干酪包装的可食性抑菌膜。如果此项研究成果可得到商业化应用,不仅可决制约干酪工业发展的问题.还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本发明抑菌膜的研制就是将抑菌剂添加到可食性膜液中成膜,将此膜应用于干酪包装,通过扩散作用,少量的抑菌剂就会与干酪表面接触或者释放到干酪中,不仅可抑制干酪表面滋生的微生物,还可以减少干酪中防腐剂的使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包装抑菌膜抑菌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食性抑菌膜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将大豆分离蛋白、马铃薯淀粉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1∶1∶10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加入氧化蔗糖,交联反应,得改性混合液;
(2)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取10~20份改性混合液、20~28份魔芋葡甘聚糖、1~10份抑菌剂、1~2份增塑剂、1~8份增强剂、30~40份去离子水,将改性混合液、魔芋葡甘聚糖、抑菌剂、增强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恒温搅拌,得基液,降温至50~60℃,加入增塑剂,搅拌并超声破碎处理,得混合基液;
(3)将混合基液倒模,干燥处理,冷却至室温,揭膜即得可食性抑菌膜。
步骤(1)所述的氧化蔗糖和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5。
步骤(1)所述的交联反应为在温度为170~180℃下交联10~15min。
步骤(2)所述的恒温搅拌为在90~100℃下恒温搅拌30~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文韬,未经裴文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6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