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化纤织物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67295.3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9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赵维巍;王琦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主分类号: | H01G11/86 | 分类号: | H01G11/86;H01G11/46;H01G11/68;H01G11/7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添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1 | 代理人: | 罗志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纤织物 电极 制备 柔性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 电极活性材料 电极材料 力学性能 柔性电子 银镜反应 原位生长 制备过程 比电容 导电层 电极基 集流体 纳米镍 水热法 基底 生长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化纤织物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目的是制备一种具有超高柔性和优异力学性能的电极材料。其方法具体为:利用一种类似于“银镜反应”的化学方法在化纤织物上均匀生长一层纳米镍导电层,以此作为电极基底和集流体。再采用水热法在基底上原位生长MnO2之类的电极活性材料,得到具有高比电容和超高柔性的电极。本发明属于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在柔性电子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化纤织物的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具有功率密度大、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免维护、经济环保等优点。近年来,人们要求电子设备越做越小,但不想让集成化带来的功耗增加影响功率和待机时间。传统的电池已经渐渐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这推动了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此外,随着可穿戴、可折叠、柔性便携式电子的发展,能为之提供能量的柔性超级电容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主要有碳材料,导电聚合物,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其中金属氧化物已被证明具有很高的比电容,例如MnO2的理论电容值为1370F·g-1。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通常需要依附在具有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的导电基体上,该导电基体称为集流体。目前柔性超级电容器常用的集流体可分为金属、碳材料、高分子三大类。
常用不锈钢网、泡沫镍和多孔纳米金作为导电基底,在上面沉积电极活性材料、导电添加剂和粘合剂的混合物。例如,中国发明文献CN108538616A公开了一种泡沫镍自支撑纳米片堆叠的盘状MnO2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先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表面生长纳米片堆叠的盘状MnO2前驱体,再将前驱体煅烧生成纳米片堆叠的盘状MnO2,得到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电极。然而,它们并不具备真正的柔性,在含水电解质中容易腐蚀,且金属集电极和添加剂的重量造成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较低。
碳布具有较好的柔性,且质轻,环保,具有三维多孔结构,有利于离子扩散和电荷传输,因此常被用作柔性电极基底。例如,中国发明文献CN105810883A公开了一种柔性可穿戴电极的制备方法,以碳布为基体,对其进行化学处理并负载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得到的柔性电极可以实现较小的内阻和较高的能量密度。但市场上碳布的价格较高,造成电极成本的增加。
以生物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纺织、针织或挤压得到的织物,由于具有质量轻、柔性好、成本低的性质,被选为最佳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基底。这些织物同样具有丰富的三维多孔结构,有助于增加活性物质的负载。但需要在表面做导电层,并解决界面之间结合力的问题。例如,中国发明文献CN102779648B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通过磁控溅射在织物上做导电金涂层,再负载导电聚合物PPy做成柔性复合电极,可以同时实现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柔性、可拉伸特性。此工艺虽用到织物,但磁控溅射Au无疑增加了制备成本。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化纤织物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化纤织物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旨在保证电极高比电容的同时大力提高其柔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首先制备一种化纤织物柔性导电基底,再原位生长MnO2之类的电极活性材料。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化纤织物的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准备一块裁剪成合适尺寸的化纤织物,依次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7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磺化石墨烯基碳包覆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下一篇:自力型触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