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标志物、预测肾细胞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8190.X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5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唐大木;何立智;陈争;陈婧;林小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标志 预测 细胞 复发 死亡 风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标志物及预测复发和死亡风险的方法,属于肾细胞癌监测技术,所述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肾细胞癌患者切除肿瘤后的复发或死亡风险,所述标志物为以下特征性基因组中的一组:Sig2.5、Sig0.83、Sig0.83sub1、Sig0.83sub2和Sigcmbn,通过检测所述的生物标志物中特征性基因组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测肾细胞癌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标志具有能够有效地预估肾细胞癌患者肾脏切除后复发和死亡风险的优点,进而利于更好的对病人进行管理,针对性的对部分复发或死亡风险高的病人进行新型辅助治疗或靶向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肾细胞癌监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以用于预测肾细胞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的生物标志物、以及预测肾细胞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的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肾癌分别是男性中第九位和女性中第十四位常见的癌症。肾细胞癌(renal cellcarcinoma,RCC)占肾癌的85%,最常见的亚型为透明细胞癌ccRCC(80%),乳突细胞癌pRCC(15%)和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CC、(5%)。其中,ccRC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造成最多人死亡的,对于原位ccRCC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全部以及部分肾脏切除,这些患者中,30-40%术后都会发生复发和转移。目前,ccRCC转移癌还是无法治愈,面对这一状况,其中一个改善方法是对原位ccRCC患者根据复发、转移以及死亡的危险系数进行分类,为进行早期针对性治疗提供有力参考。虽然现在临床上已经使用肿瘤分期来预测预后情况,但是更完善的系统需要生物标志物的加入。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系列新的血清和尿液标志物,包括循环肿瘤细胞,不在细胞内的循环肿瘤DNA,循环RNA以及一些蛋白。这些标志物还需要大量的验证。最近,ccRCC的生物标志物领域被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和升级。在被检查的28个标志物中,ccB是根据肿瘤分期分级调整后唯一一个独立标志物,更多有效的ccRCC标志物有待被开发。
IQGAP1属于支架蛋白家族(IQ motif GTPase-activating scaffold proteins,IQGAPs)中的一员,IQGAP1可以促进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protein kinases,ERK)的活化,结合Cdc42蛋白和Rac1蛋白,稳定GTP的结合从而导致细胞骨架重组。研究还发现,IQGAP1可以促进肿瘤发生,它在许多肿瘤中呈现过表达,其过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但是它在ccRCC中的作用还没有被报道过,因此IQGAP1和其它相关的分子生物网络在有效地预测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标志物及利用该生物标志物预测肾细胞癌复发和死亡风险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物标志物,所述标志物用于预测肾细胞癌患者肾脏切除术后的复发或死亡风险,所述标志物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基因:NSMAF、EIF4G3、COPB2、CDK20、AMIGO1、CABLES1、SLC25A42、RAB17、PGGHG、PLA2G6、SPACA6、TROAP、PDXDC2P-NPIPB14P、SLC25A27、UBE2C、VAMP1、PARP10、LRRC61、TOP3B、CENPW、IFFO1、PTPRB、SHE、RSPRY1、SEMA3G、UTP14C、AKAP6、NRP1、PLPP3、ANK3、AMOT、CAVIN2、GHR、NCOA4、RARB、SORBS2和GNE。
一种生物标志物,所述标志物用于预测肾细胞癌患者肾脏切除术后的复发或死亡风险,所述标志物为以下特征性基因组中的一组:Sig2.5、Sig0.83、Sig0.83sub1、Sig0.83sub2和Sigcmb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8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