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乙烯基苯焦油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68706.0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8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7/144;C07C1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乙烯基苯 焦油 薄膜蒸发器 焦油回收装置 送入 回收工艺 焦油回流 储存罐 冷凝器 原料罐 冷却 二乙烯基苯单体 储存 原料输送泵 初步分离 分离提纯 泵回流 可回收 再利用 提纯 粗品 添加剂 溢出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乙烯基苯焦油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将二乙烯基苯焦油原料从原料罐经原料输送泵加入薄膜蒸发器中,原料在薄膜蒸发器初步分离,原料中的二乙烯基苯从薄膜蒸发器顶部溢出,经二乙烯基苯冷凝器冷却后送入分离提纯塔,经提纯的二乙烯基苯送入二乙烯基苯储存罐储存,粗品回流至原料罐;薄膜蒸发器底部的初分焦油经焦油冷凝器冷却后送入焦油回流罐,部分初分焦油经焦油回流泵回流至薄膜蒸发器,其余送至焦油储存罐储存。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回收二乙烯基苯焦油中85%以上的二乙烯基苯单体,纯度高达90%以上,经回收后的初分焦油可作为添加剂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乙烯基苯焦油深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二乙烯基苯焦油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
背景技术
二乙烯基苯是一种十分有用的交联剂,广泛应用于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膜、ABS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橡胶等领域。然而,二乙烯基苯反应性极强,在精馏过程中,由于金属离子和热的引发下,极易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而且温度越高,其聚合速度越快。为尽量避免聚合造成的物料消耗,常常加入各种阻聚剂,防止自由基聚合。因此,精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焦油,焦油中除了聚合物、阻聚剂外,还含有10%-30%的二乙烯基苯单体,如直接排放不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还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若对二乙烯基苯焦油进行深加工开发利用,则可以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乙烯基苯焦油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以有效地从二乙烯基苯焦油中回收二乙烯基苯单体。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乙烯基苯焦油回收装置,包括原料罐、原料输送泵、薄膜蒸发器、二乙烯基苯冷凝器、分离提纯塔、二乙烯基苯储存罐、焦油冷凝器、焦油回流罐、焦油回流泵及焦油储存罐;所述原料罐出口通过管道依次顺序连接所述原料输送泵和所述薄膜蒸发器;所述薄膜蒸发器顶部出口通过管道依次顺序连接所述二乙烯基苯冷凝器和所述分离提纯塔,所述薄膜蒸发器底部出口通过管道依次顺序连接所述焦油冷凝器和所述焦油回流罐;所述分离提纯塔两端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二乙烯基苯储存罐和所述原料罐入口连接;所述焦油回流罐两端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焦油回流泵和所述焦油储存罐连接,所述焦油回流泵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薄膜蒸发器入口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乙烯基苯焦油回收装置的回收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将二乙烯基苯焦油原料从原料罐经原料输送泵加入薄膜蒸发器中,原料在薄膜蒸发器初步分离,原料中的二乙烯基苯从薄膜蒸发器顶部溢出,经二乙烯基苯冷凝器冷却后送入分离提纯塔,经提纯的二乙烯基苯送入二乙烯基苯储存罐储存,粗品二乙烯基苯回流至原料罐;薄膜蒸发器底部的初分焦油经焦油冷凝器冷却后送入焦油回流罐,焦油回流罐中部分初分焦油经焦油回流泵回流至薄膜蒸发器,其余送至焦油储存罐储存。
所述原料罐中的物料须均匀缓慢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40-5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70-90℃。所述薄膜蒸发器中的温度控制在200-250℃,压力控制在25-30KPa。
所述二乙烯基苯冷凝器的冷却终温为80-100℃。所述焦油冷凝器的冷却终温为70-90℃。
所述焦油回流泵的回流比为3-6。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乙烯基苯焦油回收装置及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回收二乙烯基苯焦油中85%以上的二乙烯基苯单体,纯度高达90%以上,经回收后的初分焦油可作为添加剂再利用,不仅回收了宝贵的二乙烯基苯资源,保护了环境,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二乙烯基苯焦油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解释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因此局限于下述实施例,而是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8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烯烃生产中的余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聚丙烯装置中尾气回收丙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