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碎米栽培金针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0192.2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2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傅俊生;刘鑫;侯若琳;吴小平;郑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碎米 培养基 营养液 金针菇 栽培 生物技术领域 葡萄糖 金针菇菌丝 金针菇生长 磷酸氢二钾 磷酸氢二钠 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配制 适应工厂化 质量百分比 常规培养 生产加工 时间缩短 原基分化 牛肉膏 重量份 子实体 灭菌 拌料 出菇 发菌 接种 制作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碎米栽培金针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培养基配制、拌料、灭菌、接种、发菌和出菇;其培养基配方如下:按重量份计包括:20份碎米、27~33份营养液;其中营养液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葡萄糖2.0%~2.5%、牛肉膏0.4%~0.6%、磷酸氢二钾0.18%~0.22%、磷酸氢二钠0.14%~0.19%,余量为水,各组分之和为100%,pH自然。采用本碎米培养基栽培的金针菇菌丝长满培养基到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的总时间缩短至20天左右,较常规培养大大缩短金针菇生长周期,同时本发明提供培养基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加工成本低,能够适应工厂化生产与使用,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碎米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又名冬菇、朴菇、构菌、青杠菌、毛柄金钱菌,隶属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泡头菌科,金钱菌属。金针菇具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保健功效,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质元素、维生素和粗纤维,脂肪含量较低,且不含胆固醇,具有众多的药理作用,是较普遍的药食两用真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和栽培时使用的培养基对金针菇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金针菇生产过程中,栽培方法常采用固体菌种,生长速度慢,周期较长,栽培培养基的配方复杂,操作复杂,经济成本高,而液体菌种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采用该方法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由于金针菇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很强,所以一直以来,菇农在生产中都是以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原料。但如今,“菌一林”矛盾日益突出,木屑和棉籽壳价钱也是一涨再涨,增加了菇农种植金针菇的成本,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物色价格低廉的替代原料。碎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栽培原料且以碎米为原料栽培金针菇,避免了子实体受到重金属和农残的污染,栽培的金针菇无污染,更放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生产加工成本低,营养丰富,生产周期短且安全无污染的的金针菇栽培方法,以降低金针菇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碎米栽培金针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培养基配制、拌料、灭菌、接种、发菌核出菇。
其培养基配方如下:按重量份计包括:20份碎米、27~33份营养液。其中营养液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葡萄糖2.0%~2.5%、牛肉膏0.4%~0.6%、磷酸氢二钾0.18%~0.22%、磷酸氢二钠0.14%~0.19%,余量为水,各组分之和为100%,pH自然。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培养基的制备:称取上述重量份的葡萄糖、牛肉膏、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于水中配制成营养液,按比例称取碎米并配置成金针菇栽培培养基,于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30min,取出冷却备用;
(2)接种:无菌环境下操作,接种量为20%-25%;
(3)发菌:在23-25℃环境下避光培养6-8d,待菌丝长满基质开盖出菇;
(4)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栽培料,打开密封盖和灯光,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温度调控在8℃~12℃,以400~500勒克斯的光照或散射光,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绿色安全、免于污染,生长速度快。现阶段,金针菇的主要栽培原料为棉籽壳、麦鼓、玉米秸等农业废料,存在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等安全问题,以其为原料进行栽培,由于生物体富集作用,可能会引起金针菇中重金属和农残含量超标。本发明以碎米为原料栽培金针菇,避免了子实体受到重金属和农残的污染。
2、营养配比合理,液体菌种接种,走菌速度快。采用本碎米培养基栽培的金针菇菌丝长满培养基到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的总时间缩短至14天左右,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0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