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麦和紫花苜蓿轮番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1011.8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1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战国隆;纪学伟;聂月霞;罗丽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0/00;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171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麦 播种 苜蓿 紫花苜蓿 种植 苜蓿根瘤菌 土地 深耕 土壤 出苗率 施基肥 无菌剂 菌剂 菌液 晒田 晒种 造墒 整平 接种 施肥 收割 采集 | ||
本发明提供了大麦和紫花苜蓿轮番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立冬”节令播种大麦:2)、对大麦施肥:3)、来年大麦收割后抢墒播种紫花苜蓿,包括以下步骤:31)、施基肥;32)、整理土地,土地耙细且深耕30cm,后晒田2周,再浅翻15cm,耙细后整平;33)、播种:播种前要晒种3‑4天,在未种过苜蓿的土地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用5.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无菌剂时,采集老苜蓿地土壤用来与种子混合,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比例为1.5:1,苜蓿播种深度为0.1‑1cm。本发明所述的大麦和紫花苜蓿轮番种植方法,大麦先播能够起到造墒作用,大大提高后播苜蓿的出苗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牧草种植领域,尤其是涉及大麦和紫花苜蓿轮番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内陆干旱牧区灌溉水资源短缺,加之草地土壤表层缺水易板结、长强光、干热风等气候特点,导致直接播种紫花苜蓿灌水量大、出苗率低、综合效益不高。而大麦抗旱能力强,破土发芽率高,生长周期短,其秸秆能够一定程度上造墒,可以起到定植苜蓿的作用,提高保苗效果,草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大麦和紫花苜蓿轮番种植方法,以克服干旱区地表蒸发严重、牧草耗水量大、出苗率低、综合效益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大麦和紫花苜蓿轮番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立冬”节令播种大麦:
播前晒种1-2天,然后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每10-15公斤种量匹配用药50克,用药剂拌种,人工播种每亩播种量为5-6公斤,机器播种每亩播种量为8-10公斤;
播种后在大麦种子上面盖土2.5-3.5厘米,将种子盖严;
2)、对大麦施肥:
在麦苗“二叶一心”期每亩施尿素6公斤、硫酸钾4.5公斤,施肥结合灌水进行;
3)、来年大麦收割后,将麦秸碎成2-4cm段节留在地里,抢墒播种紫花苜蓿,包括以下步骤:
31)、施基肥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kg;
32)、整理土地,土地耙细且深耕30cm,后晒田2周,再浅翻15cm,耙细后整平;
33)、播种
播种前要晒种3-4天,在未种过苜蓿的土地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用5.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无菌剂时,采集老苜蓿地土壤用来与种子混合,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重量比例为1.5:1,苜蓿播种深度为0.1-1cm。
进一步的,所述紫花苜蓿播种步骤33)中,种子田要播种国家或省级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I级种子;用草地播种Ⅰ或Ⅱ或Ⅲ级种子。
进一步的,所述大麦在拔节期间施加拔节肥。
进一步的,所述大麦和苜蓿分别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播种行距为25cm,撒播时分别采用先浅耕后撒种再耙耱覆盖方式;其中苜蓿播种量为7kg/ hm2。
进一步的,所述大麦及紫花苜蓿灌溉用具均采用采用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组为5-6跨,单跨长60m,悬臂长26.8m,喷洒半径83m,喷洒用喷头为低压喷头,该喷头配用有0.14MPa压力调节器,喷头流量10-13m3/h,射程28.5m,机组入机流量60m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10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紫甘蓝产量的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玉米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