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超声和表面活性剂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1109.3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8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勤;尹业新;朱程军;郑孟杰;徐敏;梁德秀;陈小萍;刘淦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栢美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江苏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 32305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12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超声 重金属污染土壤 表面活性剂 联合修复 固液比 修复剂 风干 混匀 绿色表面活性剂 重金属污染 反复水洗 修复效率 运行费用 自然条件 混合物 常温下 沉淀的 上清液 投加量 去除 过滤 破碎 洁净 重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声和表面活性剂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在自然条件下风干;去除风干后土壤中的杂质,然后将土壤进行破碎筛分;将筛分后的土壤和修复剂按照固液比为2~5:1的比例混合,然后将上述混合物和绿色表面活性剂按照固液比为6~10:1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匀;将混匀后的溶液在常温下进行超声一段时间后静置,收集上清液;然后重复超声和静置的步骤数次;(5)对沉淀的土壤进行反复水洗,直至洗出的溶液为中性为止,最后将水洗后的土壤进行过滤,干燥后的土壤即为洁净的土壤。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加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而且减少修复剂的投加量和运行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超声和表面活性剂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及农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土壤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主要分为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等,而土壤中污染物通常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甚至高毒性等。因此,为了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等目标,开发新型土壤修复技术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土壤淋洗、热脱附等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以及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虽然表面活性剂也逐渐被应用于土壤修复技术中,但是将表面活性剂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领域的研究极少。同时传统的普通表面活性剂降解速率慢,带来次生污染问题,降低土壤肥力,而且同时受污染土壤和修复剂之间接触面积小,使其难以进行充分混匀,特别是对于污染场地中土壤均一性极差的情况下,处理效率极其低下,导致修复剂投加量增大,运行成本增加。
鉴于此,开发高效且新型的土壤修复技术,其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寻求合适的绿色表面活性剂,减少修复中带来的二次污染;第二是增大土壤和修复剂的接触面积,使受污染土壤和修复剂充分混匀,提高修复效率,减少修复剂的投加量,节约修复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超声和表面活性剂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以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并节约修复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利用超声和表面活性剂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在自然条件下风干;
(2)去除风干后土壤中的杂质,然后将土壤进行破碎筛分;
(3)将上述经筛分后的土壤和修复剂按照固液比为2~5:1的比例混合,然后将上述混合物和绿色表面活性剂按照固液比为6~10:1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匀;
(4)将混匀后的溶液在常温下进行超声一段时间后静置,静置结束后,收集上清液;然后重复超声和静置的步骤数次;
(5)对沉淀的土壤进行反复水洗,直至洗出的溶液为中性为止,最后将水洗后的土壤进行过滤,干燥后的土壤即为洁净的土壤。
进一步地,步骤(1)中,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风干至含水率为5~10%。
进一步地,步骤(2)中,土壤破碎后通过20~5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
进一步地,步骤(3)中,绿色表面活性剂为生物表面活性剂。
进一步地,步骤(4)中,超声的频率为40KHz,功率为100W,时间为60~90min。
进一步地,步骤(5)中,土壤采用自然风干或者放于55~80℃的烘箱中烘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栢美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栢美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11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