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生植物凋零物降解装置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1562.4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6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董鸣;赵伟伟;段俊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C05F17/964;B02C18/14;C05F17/20;B09B3/35;B09B3/60;C05F17/30;B02C18/24;B02C23/08;C05F11/00;C05F17/9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帮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9 | 代理人: | 张小鸽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生植物 凋零 降解 装置 操作方法 | ||
水生植物凋零物降解装置及操作方法,用于方便水生植物凋零物的降解、研究。它包括进料分拣单元、破碎单元和降解单元,进料分拣单元包括进料斗、设置在进料斗内的导样辊、设置在进料斗下端的分拣箱、设置在分拣箱下方的收集箱、转动安装在收集箱上部的多个输送辊、驱动输送辊和导样辊转动的驱动机构;破碎单元包括设置在收集箱下方的破碎箱、固定在破碎箱底部的破碎电机、固定在破碎电机上的刀轴、固定在刀轴上的第一和第二破碎刀片;降解单元包括设置在破碎箱下方的降解箱、设置在降解箱顶部的UV灯和缓冲液桶和第一量管和第二量管、转动安装在降解箱顶部的降解旋钮、设置在降解旋钮底部的搅拌轴。本发明可方便水生植物凋零物的降解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植物凋零物降解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生植物凋零物降解装置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水生植物凋零物的降解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养分来源。然而,未被降解的植物凋零物却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污染与危害,不仅影响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污染水质滋生绿藻等有害生物。因此,促进湿地生态系统水生植物凋零物的降解,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生态价值。然而,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有效装置且人工降解水生植物凋零物的操作繁琐,阻碍与限制了人工降解水生植物凋零物的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生植物凋零物降解装置,具有降解水生植物凋零物的功能,操作简便且功能齐全,且能提高水生植物凋零物降解的效率,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以及湿地水生植物天然养分的供给提供了重要装置与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生植物凋零物降解装置及操作方法,用于方便水生植物凋零物的降解、研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水生植物凋零物降解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进料分拣单元、破碎单元和降解单元,进料分拣单元包括进料斗、转动安装在进料斗内的导样辊、设置在进料斗下端且水平放置的分拣箱、设置在分拣箱下方的收集箱、转动安装在收集箱上部且共线设置的多个输送辊、驱动输送辊和导样辊转动的驱动机构,在收集箱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收集箱的内腔分成左右设置的残枝腔和败叶腔,在收集箱外壁上设有风机,在落料斗的下部设有与风机连接的第一风嘴,第一风嘴伸入落料斗的内腔中并朝向收集箱,在收集箱的侧壁上设有与风机连接的第二风嘴,第二风嘴朝向隔板上的通孔,在收集箱的底部设有开启残枝腔和败叶腔的底板;
破碎单元包括设置在收集箱下方的破碎箱、固定在破碎箱底部的破碎电机、固定在破碎电机输出端且置于破碎箱内的刀轴、固定在刀轴上部的第一破碎刀片、固定在刀轴下部的第二破碎刀片、固定在第二破碎刀片底部的刮板,在破碎箱的底部设有落料孔,在落料孔内或落料孔下方设有筛网;
所述降解单元包括设置在破碎箱下方的降解箱、设置在降解箱顶部的UV灯和缓冲液桶和第一量管和第二量管、转动安装在降解箱顶部的降解旋钮、设置在降解旋钮底部的搅拌轴和搅拌叶片。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落料斗外壁上的导样电机、固定在导样电机输出端的第一导样带轮和第一输送带轮、与导样辊共轴设置的第二导样带轮、与输送辊共轴设置的第二输送带轮、转动安装在第二输送带轮上方的若干第三输送带轮、转动安装在分拣箱上的导向轮,在第一导样带轮与第二导样带轮之间设有皮带,在第一、第二、第三输送带轮和导向轮之间设有皮带。
进一步地,在收集箱的底部设有转移箱,在转移箱内设有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孔,转移箱设置在收集箱与破碎箱之间。
进一步地,在破碎箱的下方设有调节箱,在破碎箱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耳板,在第一耳板的底部固定有螺杆,在调节箱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耳板,螺杆与第二耳板滑动连接,在第二耳板的下方设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在调节箱与降解箱之间设有过渡箱,过渡箱的上端为接料口且位于调节箱的内侧。
进一步地,在降解箱的底部设有排放管,在排放管上部转动安装有上上旋钮,在上旋钮末端固定有置于排放管内的球阀,在球阀上设有圆孔,在排放管内设有与球阀外壁接触的垫块,在垫块上部设有与圆孔连通的引导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15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