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柱形附接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2579.1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4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开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开村 |
主分类号: | F16L7/00 | 分类号: | F16L7/00;F16L57/00;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于晓霞;于洁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式柱形附接套 | ||
1.旋转式柱形附接套,其结构包括:智能活动控制调节装置(1)、活动架(2)、滑动架(3)、装置壳体(4)、螺纹架(5)、通孔(6)、橡胶垫(7)、滑动槽(8),所述智能活动控制调节装置(1)位于装置壳体(4)的后侧表面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架(2)位于智能活动控制调节装置(1)的上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动槽(8)嵌入装置壳体(4)的内侧表面并且与装置壳体(4)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动架(3)嵌入滑动槽(8)的内侧表面并且与滑动槽(8)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橡胶块(7)设于装置壳体(4)的内侧表面同时与装置壳体(4)机械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架(5)嵌入橡胶块(7)的内侧表面并且与橡胶块(7)螺纹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6)设于装置壳体(4)的内部并且与装置壳体(4)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智能活动控制调节装置(1)设有电磁顶动装置(11)、活动调节装置(12)、动力输出装置(13)、动力调节装置(14)、活动压动装置(15)、螺纹顶动装置(16)、限位受力装置(17);所述活动调节装置(12)位于设备的内侧表面同时与设备通过契合的方式接合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磁顶动装置(11)位于活动调节装置(12)的前表面同时与活动调节装置(12)通过焊接的方式接合在一起,所述活动压动装置(15)设于活动调节装置(12)的前端面并且与活动调节装置(12)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动力调节装置(14)设于活动压动装置(15)的后侧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动力输出装置(13)位于动力调节装置(14)的后侧面两者相互垂直通过横向轴接合在一起,所述螺纹顶动装置(16)设于动力调节装置(14)的上端面两者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受力装置(17)与螺纹顶动装置(16)配合连接在一起;
所述电磁顶动装置(11)设有电磁铁(111)、弹簧压杆(112)、平衡架(113)、安装杆(114)、顶动杆(115)、弹簧架(116)、连接电线(117),所述连接电线(117)位于电磁铁(111)的上下两端同时与电磁铁(111)电连接,所述弹簧架(116)垂直与电磁铁(111)的前端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顶动杆(115)为弹簧架(116)的轴线延伸并且与其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平衡架(113)设于顶动杆(115)的前端面两者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杆(114)垂直于平衡架(113)的下侧端面同时与平衡架(113)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压杆(112)与顶动杆(115)上下平行同时与平衡架(113)的上端面焊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电线(117)与左端的活动调节装置(12)电连接;
所述活动调节装置(12)设有接电端子(121)、配合架(122)、安装座(123)、拨动杆(124)、活动架(125)、滑槽杆(126)、弹簧(127)、第一转动座(128),所述配合架(122)位于接电端子(121)的左侧两者相互平行同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拨动杆(124)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23)前端表面的中央两者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架(125)设于拨动杆(124)的下端面同时与安装座(123)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滑槽杆(126)位于拨动杆(124)的下侧端面同时与拨动杆(124)铰链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转动座(128)设于滑槽杆(126)的下侧表面并且与滑槽杆(126)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弹簧(127)包裹着滑槽杆(126)的外侧表面,所述接电端子(121)与连接电线(117)电连接;
所述螺纹顶动装置(16)设有锥齿轮(161)、压动架(162)、螺纹套(163)、输出轴(164)、辅助轮(165)、辅助轴(166)、螺纹杆(167),所述输出轴(164)垂直于锥齿轮(161)的上侧表面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螺纹杆(167)垂直于输出轴(164)的上侧表面两者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辅助轮(165)位于螺纹杆(167)的外侧表面并且与螺纹杆(16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辅助轴(166)设于辅助轮(165)的下侧表面同时与辅助轮(165)啮合连接在一起,所述螺纹套(163)包裹着辅助轴(166)的外侧表面两者配合连接,所述压动架(162)垂直于螺纹套(163)的下侧表面同时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螺纹套(163)与限位受力装置(17)配合连接在一起;
所述限位受力装置(17)设有旋转柱(171)、受力杆(172)、横向弹簧(173)、固定块(174)、弹簧柱(175)、第二转动座(176),所述受力杆(172)位于第二转动座(176)的内侧表面同时与第二转动座(176)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弹簧柱(175)设于受力杆(172)的下侧表面两者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横向弹簧(173)设于受力杆(172)的上侧表面同时与其铰链接合在一起,所述固定块(174)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受力杆(172)的前端面两者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74)与前方的螺纹套(163)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开村,未经杨开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25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