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2747.7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7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大仓大贵;富泽义仁;土门义典;佐武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0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梅也;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构造 | ||
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具备:一对前纵梁,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分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角撑件,安装于各前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面,比所述前纵梁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且随着去往车辆后方而车宽方向尺寸变小;及MC横梁,架设于所述一对前纵梁之间,在与所述角撑件的后端相同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处,所述MC横梁与所述前纵梁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开的状态正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的前部设置有动力单元(英文:power unit)室。在动力单元室中配置生成行驶动力的动力单元,例如发动机、马达单元等。在动力单元的车宽方向两侧通常配置作为车辆的骨架构件的一种的前纵梁。前纵梁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骨架构件,且是承受车辆发生了正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构件。
作为正面碰撞的形态,不仅有车身前表面的整个宽度与碰撞体碰撞的全重叠碰撞,还有碰撞体仅与车身前表面的端部(例如,车身前表面的外侧25%等)碰撞的微小重叠碰撞、高速的碰撞体从车辆的斜前方进行碰撞的斜向碰撞等。在发生了微小重叠碰撞或斜向碰撞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利用前纵梁充分承受从碰撞体输入的碰撞载荷。
于是,在关联技术中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为了将微小重叠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向前纵梁传递而在前纵梁的外侧面设置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角撑件(英文:gusset)。也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将经由所述角撑件传递到单侧的前纵梁的碰撞载荷进一步经由动力单元向相反侧的前纵梁传递。通过将碰撞载荷向相反侧的前纵梁传递,车身整体容易向避开碰撞载荷的方向躲开,能够更可靠地保护乘员和/或高电压部件。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7-030579中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在车辆前部具备动力单元(例如,发动机、电动马达等)、配置于动力单元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前纵梁、及设置于前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载荷承受构件(例如,角撑件)。在如上所述的车辆中,微小重叠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经由载荷承受构件、单侧的前纵梁而向动力单元传递。由此,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碰撞载荷。
发明内容
在此,在车辆中,存在不具有发动机的汽车,例如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在不具有发动机的汽车的情况下,配置旋转电机单元作为动力单元。但是,上述的旋转电机单元有时配置于比前纵梁靠下侧处。在该情况下,即使前纵梁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也不会与旋转电机单元抵接,因此,无法将碰撞载荷经由旋转电机单元向相反侧的前纵梁传递。另外,由于原本旋转电机单元就是高电压部件,所以不希望经由所述旋转电机单元来将碰撞载荷向相反侧的前纵梁传递。
于是,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能够将微小重叠碰撞或斜向碰撞时的碰撞载荷以不经由动力单元的方式向相反侧的前纵梁传递的车辆前部构造。
本公开的第1方案的车辆前部构造具备:一对前纵梁,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分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角撑件,安装于各前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面,比所述前纵梁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且随着去往车辆后方而车宽方向尺寸变小;及MC(马达舱)横梁,架设于所述一对前纵梁之间,在与所述角撑件的后端相同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处,所述MC横梁与所述前纵梁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开的状态正对。
在此,前纵梁中的与角撑件的后端相同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是在微小重叠碰撞或斜向碰撞时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的部位,是前纵梁容易折弯的部位。通过在如上所述的前纵梁容易折弯的位置处MC横梁与前纵梁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开的状态正对,从而前纵梁能够可靠地折弯。并且,通过前纵梁折弯,从而碰撞载荷能够从所述前纵梁经由MC横梁向相反侧的前纵梁传递。即,能够将微小重叠碰撞或斜向碰撞时的碰撞载荷以不经由动力单元的方式向相反侧的前纵梁传递。
在本公开的第1方案中,也可以是,在与所述角撑件的后端相同或者比所述角撑件的后端靠后方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处,在所述MC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面设置有伸出壁,所述伸出壁比所述伸出壁的前方的所述MC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面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27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电动消防车底盘
- 下一篇:汽车用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