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孔型弱碱性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2862.4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0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阮圣如;陈必玉;张雪峰;吉霞;卢浩;李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金珠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12/36;C08F8/32;C08F8/00;B01D1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冯燕平 |
地址: | 22526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型 弱碱 丙烯酸 阴离子 交换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离子交换树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孔型弱碱性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工业精盐,搅拌后加入羟乙基纤维素和次甲基蓝,加热后得到水相;将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和液体石蜡混合,加热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搅拌,得到有机相;有机相与水相混合,搅拌,升温反应,经冷却、过滤得到高分子聚合物,用甲苯浸泡,升温,搅拌,滤尽甲苯,经清洗、烘干、筛分后得到树脂半成品白球;经胺化反应、甲基化反应后,取出树脂漂洗干净,滤去水份,即得到大孔型弱碱性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本发明制备的树脂,工艺简单、交换速度、再生效率高、抗污染性能好、环保无污染,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子交换树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孔型弱碱性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树脂产品种类繁多。根据其所带活性基团的性质,可分为强酸阳离子、弱酸阳离子、强碱阴离子、弱碱阴离子、鳌合性、两性及氧化还原树脂;根据功能和作用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水处理树脂、吸附树脂和树脂催化剂,根据孔型不同,可分为凝胶型和大孔型。
吸附树脂是以吸附为特点,具有多孔立体结构的树脂吸附剂;其中,丙烯酸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近几年在药物提取,生物发酵液脱色,茶多糖的初步分离和纯化,糖液除酸脱色,湿法冶金提取钼、柠檬酸,维生素等有机酸生化物质的提取及脱色领域,得到了充分利用。
现有的吸附树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能力不强,吸附后体积变化大,机械强度下降较快,抗氧化能力不高,交换速度慢等特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大孔型弱碱性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以丙烯酸甲酯共聚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多乙烯多胺进行胺化得到多胺基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产品具有交换容量大、型变体积小,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抗污染、抗氧化性能强,交换速度快等特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具体步骤为:
(1)配制水相: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工业精盐,搅拌,待其充分溶解,加入羟乙基纤维素,再加入次甲基蓝进行显色,加热后得到水相;
(2)配制有机相:将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和液体石蜡混合,加热至一定温度,再加入过氧化苯甲酰,搅拌,得到有机相备用,其中,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液体石蜡: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比为4.6~6:1:1.15~1.5:0.07~0.1;
(3)悬浮聚合反应:将步骤(2)配制的有机相加入步骤(1)配制的水相中得到混合液,其中有机相与水相的质量比为0.33-0.37:1;搅拌缓慢升温至65℃,升温速率3-5℃/10min,维持2h,最后升温至95℃,维持2h,反应结束后,经冷却、过滤得到高分子聚合物;
(4)将步骤(3)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用甲苯浸泡,升至一定温度,搅拌,然后滤尽甲苯,重复操作多次;经清洗、烘干、筛分后得到树脂半成品白球;
(5)胺化反应:将步骤(4)制备的树脂半成品白球加入胺化试剂中,再加入去离子水,安装好温度计和冷凝回流管,开启搅拌,利用油浴锅加热至沸腾,进行酰胺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回收胺化试剂,调节pH,清洗、晾干后得到多胺树脂;
(6)甲基化反应:将步骤(5)制备的多胺树脂加入甲醛和甲酸的混合液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回流,反应结束后,取出树脂,用清水漂洗干净,滤去水份,即得到大孔型弱碱性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步骤(1)中所述去离子水、工业精盐、羟乙基纤维素和次甲基蓝的质量比为400:92:0.7~0.8:0.001~0.002。
步骤(1)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45~50℃。
步骤(2)所述的一定温度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金珠树脂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金珠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2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