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C-DC芯片与高压续流二极管集成芯片结构及电源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3277.6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0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孔凡伟;胡小波;段花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芯飞凌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H02M7/04;H02M7/217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4 | 代理人: | 杜民持 |
地址: | 273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管脚 续流二极管 集成芯片 电源模组 高压供电 金属引线 引线框架 塑封体 焊盘 漏极 电源驱动板 电子器件 核心器件 驱动电源 生产效率 阳极连接 阴极表面 阳极 新芯片 元器件 脚位 塑封 电源 兼容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C‑DC芯片与高压续流二极管集成芯片结构,属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塑封体内设置有第一芯片、第二芯片、至少一个引线框架及多条金属引线,第一芯片为AC‑DC芯片,第二芯片为续流二极管芯片,第一芯片的一个焊盘通过金属引线连接塑封体的高压供电管脚,第一芯片的漏极连接第二芯片阳极,第二芯片阴极表面设有焊盘,并连接高压供电管脚,第二芯片阳极连接引线框架并引出塑封体作为漏极管脚,及采用该集成芯片的电源模组;将电源驱动板中的两个核心器件集成为一个芯片,且集成之后的新芯片管脚数量与脚位还能够完全兼容到原来的AC‑DC芯片,在减少驱动电源元器件个数的同时不增大芯片的体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电源的体积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C-DC芯片与高压续流二极管集成芯片结构及电源模组,能够将高压的续流二极管集成进入AC-DC(交流转直流)芯片之中,适合于对线路板体积和成本有较高要求的LED照明驱动和手机充电器等领域。
背景技术
LED照明因为其发光效率高,相比起传统照明方式节能明显,寿命更长,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流照明方式。尤其是光源类产品,比如球泡,筒灯以及灯管,用量巨大。 这些产品通常需要内置电源驱动板,灯具内的空间非常小,且因为用量的巨大对成本的要求极高。
照明产品中使用的LED灯珠以及给手机充电都必须使用直流电源来进行驱动。目前成熟的通用办法是采用AC-DC电源管理芯片,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成合适的直流电源,进而驱动LED灯珠发光。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AC-DC芯片通过不断的快速开关,完成从交流电上的取电,将所需要的能量存储在变压器等感性元件之中。在能量足够时关闭,耗尽时打开从而维持供给和消耗的平衡。但AC-DC关闭时,必须通过续流二极管将感性元件中存储的能量释放给负载,以确保LED灯珠的持续工作。因此两者均为电源驱动中的核心部件,其电源驱动模块的电路连接如图5所示。
随着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的发展,电源管理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AC-DC芯片由于需要包含众多的逻辑控制及保护功能,集成了数以万计的门电路,所以必须采用集成电路工艺制成来生产。而续流二极管,尤其是在交流高压电转换成直流的应用中,是一个通常能耐压超过600伏的功率器件,工艺层数相对简单。因此,基于上述两者之间生产工艺及封装的不同,两者很难通过电路集成。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做法是:AC-DC一般为一个独立的多管脚芯片,续流二极管为另一个两管脚的独立芯片,两者分开焊接在电源驱动模组上。这样就势必造成电源驱动模组的体积问题,不利于在对线路板体积和成本有较高要求的LED照明驱动和手机充电器等领域中的使用。如果采用集成电路工艺来生产续流二极管,将两者在设计上集成,反而会使得成本不降反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可实现的解决方式,将电源驱动板中的两个核心器件集成为一个芯片,即将续流二极管集成进入AC-DC芯片之中,形成一种AC-DC芯片与高压续流二极管集成芯片结构及电源模组,且集成之后的新芯片管脚数量与脚位还能够完全兼容到原来的AC-DC芯片,在减少驱动电源元器件个数的同时不增大芯片的体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电源的体积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AC-DC芯片与高压续流二极管集成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管脚的塑封体,塑封体引出有高压供电管脚和漏极管脚,塑封体内设置有第一芯片、第二芯片、至少一个引线框架以及多条金属引线,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均通过引线框架设置于塑封体中,第一芯片为AC-DC芯片,第二芯片为续流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一芯片上设有至少两个焊盘,第一芯片的一个焊盘通过金属引线连接塑封体的高压供电管脚,第一芯片的漏极连接第二芯片的阳极,第二芯片的阴极表面设置有焊盘,第二芯片阴极上的焊盘通过金属引线连接塑封体的高压供电管脚,第二芯片通过其阳极连接在引线框架上,并由该引线框架引出塑封体作为塑封体的漏极管脚,所述第一芯片设置为一体式或分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芯飞凌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芯飞凌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3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