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蚁防治药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4014.7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8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洞口县绿洁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43/16;A01N47/02;A01N37/02;A01N31/16;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300 湖南省邵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虫腈 白蚁 对苯二酚 冰醋酸 蔗糖 葡萄糖 白蚁防治 壳聚糖 药物缓释载体 黏性 白蚁群体 避光条件 时间传递 伊维菌素 有效药物 溶化 长效性 低剂量 弱酸性 信息素 光解 水溶 诱食 粘附 引诱 致死 葡萄 群体 死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蚁防治药剂,包括纸、氟虫腈、伊维菌素、冰醋酸、对苯二酚、蔗糖、葡萄糖、壳聚糖,本药剂中有效药物为氟虫腈,在低浓度剂量下,接触氟虫腈的白蚁在1‑3天内,极少出现个体死亡,带毒白蚁有充足的时间传递给群体其他个体,对白蚁群体致死率高;使用葡萄和和蔗糖,将糖溶化后,利用其黏性将各组分粘附在纸上,增强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蔗糖、葡萄糖对多种白蚁具有较强的引诱力,壳聚糖一般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在本发明中能够提高各有效成分的稳定性,特别是保持氟虫腈的长效性;使用低剂量冰醋酸和对苯二酚,其中对苯二酚被认为是白蚁诱食信息素的有效成分,而冰醋酸使各组分混合时呈弱酸性,在避光条件下能够避免氟虫腈水溶光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蚁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蚁防治药剂。
背景技术
白蚁是一类广泛分布的社会性昆虫,我国白蚁种类有476种,危害房屋建筑的白蚁有70多种,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和新疆等6省(区),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白蚁分布,越往南危害越严重。随着人类城乡建设涉及更多的白蚁栖息地以及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白蚁危害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并且入侵白蚁的种类呈现增加趋势;目前的白蚁防治主要从白蚁的监控和探测、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白蚁信息素的利用等方面进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虽然对环境无污染,但存在技术不成熟和成本太高等缺点,短期内难以推广应用,我国的白蚁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毒土屏障法”作为一种传统且有效的白蚁预防方法从上世纪初开始应用并被沿用至今。目前我国使用的白蚁预防药剂主要有氰戊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吡虫啉和联苯菊酯等杀虫剂。化学药剂在房屋建筑物的白蚁预防上被广泛应用,防治效果明显,但弊端同样不容忽视。大量高毒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相符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白蚁防治药物存在的用量大、对环境污染大,以及饵剂引诱力不强、持效期较短等问题,提供一种用量少、对环境没有污染且能保持长效的白蚁防治药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白蚁防治药剂,包括纸、氟虫腈、伊维菌素、冰醋酸、对苯二酚、蔗糖、葡萄糖、壳聚糖。
本药剂中有效药物为氟虫腈,在低浓度剂量下,接触氟虫腈的白蚁在1-3天内,极少出现个体死亡,带毒白蚁有充足的时间传递给群体其他个体,对白蚁群体致死率高;使用葡萄和和蔗糖,将糖溶化后,利用其黏性将各组分粘附在纸上,增强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蔗糖、葡萄糖对多种白蚁具有较强的引诱力,壳聚糖一般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在本发明中能够提高各有效成分的稳定性,特别是保持氟虫腈的长效性;使用低剂量冰醋酸和对苯二酚,其中对苯二酚被认为是白蚁诱食信息素的有效成分,而冰醋酸使各组分混合时呈弱酸性,在避光条件下能够避免氟虫腈水溶光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白蚁防治药剂制备:
(1)按配比称取氟虫腈、伊维菌素蔗糖、葡萄糖、壳聚糖加适量蒸馏水混合,加热搅拌均匀至浆糊状;
(2)按配比称取冰醋酸、对苯二酚,与步骤(1)混合物混合,搅拌60min以上,至混合均匀;
(3)将步骤(2)中的混合物用毛刷涂刷于纸上或用高压喷枪均匀喷洒在纸面,涂刷药量为充分涂满纸的一面;
(4)将步骤(3)中涂刷了混合物的纸制成丸状或片状或柱状,置于35-50℃的恒温烘箱中干燥去水,干燥时间不低于48h;或采取真空冷冻干燥去水,即可得到长效防治白蚁药剂。
配方1:桉木浆纸42份、氟虫腈0.006份、伊维菌素0.01份、冰醋酸3.5份、对苯二酚0.000份、蔗糖12份、葡萄糖20份、壳聚糖2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洞口县绿洁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未经洞口县绿洁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4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