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标签复合膜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4088.0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1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林武辉;伍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2;B32B7/12;B32B33/00;C09J175/14;C09J11/04;C09J11/06;C09J11/08;G09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016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内标签 复合膜 共聚丙烯 结合牢度 镀铝层 贴合层 共聚 复合 化学反应 弹性体改性 金属粘接层 生产成本低 胶黏剂层 流通环节 瓶体材料 起泡问题 热相容性 依次设置 粘接性能 材料层 电晕层 胶黏剂 结晶度 铝原子 马来酸 共混 基材 胶层 铝层 脱层 装潢 印刷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内标签复合膜,包括依次设置的模内贴合层、印刷装潢层、胶黏剂层、镀铝层、CPP材料层。本发明的模内标签复合膜,提高了铝层与基材的结合牢度,提高了BOPP与胶层复合强度,解决了在加工流通环节可能出现的脱层起泡问题。本发明中,共聚贴合层为共聚丙烯,与瓶体材料有良好的热相容性。共聚共混电晕层为共聚丙烯,降低了其结晶度,改善了胶黏剂的粘接性能,提高了复合强度。金属粘接层为马来酸杆和弹性体改性的共聚丙烯,酸酐与铝原子产生化学反应,成倍提高了镀铝层与CPP材料的结合牢度。本发明的模内标签复合膜,性能优越,使用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内标签复合膜。
背景技术
模内标签是指用PP或PE合成纸在表面进行处理,背面涂有特别的热熔胶黏剂加工成为的特殊标签纸,印刷制作成商标。使用机械手吸起已经印刷好的标签,放置在模具中,模具上的真空小孔将标签牢牢吸附在模具内。当塑料瓶的原料加热并成软管状下垂,带有标签的模具迅速合拢,空气吹入软管,使其紧贴模具壁,这时整个模具中的温度还比较高,紧贴着瓶体雏形的标签固状黏胶剂开始熔化并和塑料瓶体在模具内结合一起。于是当模具再次打开时,塑料瓶体成型,标签和瓶体融合为一体。使印刷精美的商标牢固地镶嵌在塑料制品的表面,标签和塑料瓶在同一个表面上,感觉上没有标签,彩色图文如同直接印刷在瓶体表面上。
现在已发展为复合膜结构,如BOPP/PU/VMPET/PP(或PE)、BOPP//VMPP等,复合膜的油墨层在复合膜内安全性更高,镀铝膜也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尤其是BOPP//VMPP结构更有低成本的特点。
但BOPP//VMCPP结构的模内标签存在一些固有的复合强度技术问题,具体如下:
1.VMCPP的铝层是以物理沉积的方式蒸镀在PP基材上,附着牢度不理想,经复合后,特别是在模内贴标时受热条件下出现起泡脱层问题。
2.BOPP属于难粘接的一类包装材料,通常与胶黏剂层的复合强度仅0.3-1.0N/15MM,在使用环节可能出现局部分层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内标签复合膜。针对BOPP//VMCPP结构的模内标签存在脱层起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模内标签复合膜,提高了铝层与基材的结合牢度,提高了BOPP与胶层复合强度,解决了在加工流通环节可能出现的脱层起泡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内标签复合膜,包括依次设置的模内贴合层、印刷装潢层、胶黏剂层、镀铝层、CPP材料层。
优选的是,所述模内贴合层为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厚度为12~25μm;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共聚贴合层、均聚芯层和共聚共混电晕层。
优选的是,所述共聚贴合层的材料为共聚丙烯,所述均聚芯层的材料为均聚丙烯,所述共聚共混电晕层的材料为共聚丙烯。
优选的是,所述印刷装潢层为聚氨酯油墨层。
优选的是,所述胶黏剂层为聚氨酯胶黏剂层,厚度为2-3μm。
优选的是,所述镀铝层为铝材的蒸镀层,厚度为350~500nm。
优选的是,所述CPP材料层为三层共挤未拉伸聚丙烯薄膜,厚度为20-35μm;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金属粘接层、芯层和抗静电材料层。
优选的是,所述金属粘接层的材料为马来酸酐和弹性体改性的共聚丙烯,所述芯层的材料为均聚丙烯,所述抗静电材料层的材料为添加了抗静电剂的均聚或共聚丙烯。
优选的是,所述聚氨脂胶黏剂层由聚氨脂胶黏剂经干燥后制得,所述聚氨脂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40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高光幻彩魔术皮
- 下一篇:一种全天候狙击手隔热垫和隔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