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体系全原子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6321.9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3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闫永凤;张军;赵明伟;戴彩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16C10/00 | 分类号: | G16C10/00;G16C20/70;G06N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高分子 临界 二氧化碳 混合 体系 原子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溶液混合体系全原子模型的方法,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超临界二氧化碳溶液体系的全原子模型;2.构建高分子的初始空间坐标;3.构建高分子的全原子模型对应的拓扑参数;4.对高分子进行能量优化;5.将高分子加入超临界溶液体系;6.对体系进行高温退火模拟以得到稳定的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体系的全原子模型。通过该方法,可以构建各种不同种类的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溶液组成的混合体系所对应的全原子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高分子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溶液微观动力学的影响规律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应用开发奠定有效的技术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建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溶液混合体系全原子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二氧化碳在温度和压力大于临界点时的独特状态。它具有接近于空气的低粘度和高扩散系数,同时具有接近于液体的高密度。它制备方法简单且易于循环利用,属于环境友好型绿色溶剂。它不仅可以作为绿色溶剂参与多种化学反应,还可以用于蛋白质提取和其他生物分子的萃取。更重要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连续油管钻井,同时还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对储集层没有任何污染。这对于油气藏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二氧化碳分子直线式的分子构型与较高的分子极性,导致其超临界状态下的粘滞系数可调区间非常窄,导致其无法满足生物分子萃取和石油开采等领域对高粘滞溶液的需求。在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粘性的研究过程中,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由带有苯环非极性侧链和具有氟烃极性侧链构成的特定比例的高分子能够有效地增加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粘滞系数。因此,研究人员希望从分子角度设计不同种类的高分子来调控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粘性,从而拓展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然而由于高分子单体种类繁多,且高分子中单体的配比难以控制,导致实验上无法实现对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定量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分子建模方法的成熟,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精确的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各种体系中分子之间的微观动力学以及相互作用规律。该方法具有环境参数精确可调和分辨率高等优点。通过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能够在原子尺度观察二氧化碳分子在高分子不同官能团附近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同时能够定量地研究它们与二氧化碳分子的微观相互作用机制,最终阐明高分子调控超临界二氧化碳粘性的定量规律。因此,我们提供了基于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构建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体系模型的方法,为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不同粘性的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混合体系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构建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溶液混合体系全原子模型的方法。可以利用成功构建的全原子模型进一步研究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液体在原子尺度的动力学和相互作用问题,如高分子调控超临界二氧化碳粘性规律等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构建高分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混合体系模型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利用Gromacs软件,对二氧化碳的EPM2全原子在NPT系综下进行高温退火模拟,构建稳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溶液体系,其中二氧化碳分子约为11000个;
(2)利用Gauss View构建由苯乙烯和含氟丙烯酸酯构成的特定比例的嵌段高分子,并保存为pdb文件格式;
(3)基于成熟的OPLSAA全原子力场以及高分子原子的化学成键类型,确定高分子中所有原子对应的原子类型,同时确定高分子包含的单体内原子之间的拓扑关系,并产生两个单体对应的top文件格式;
(4)基于链接单体之间原子成键作用的强弱,确定高分子单体之间的连接拓扑关系,然后根据高分子包含的单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将单体对应的拓扑和单体之间的拓扑关系按顺序关系进行组合,生成该高分子对应完整拓扑关系,并产生相应的top文件格式;
(5)利用Gromacs以及选定的全原子力场对初始的pdb文件中的高分子构型进行能量最小化,从而得到高分子的能量最优构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6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