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弹涂鱼的生态高效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7288.1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1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6;A23K10/30;A23K10/37;A23K10/18;A23K10/12;A23K20/22;A01N65/42;A01N61/00;A01P1/00;C12N1/12;C12N1/20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302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塘 大弹涂鱼 高效养殖 硅藻 鱼饵 光合细菌 良性循环 鱼苗投放 藻类生长 微生态 增肥 鱼苗 微生物 生态 消毒 养殖 管理 | ||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弹涂鱼的生态高效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鱼塘消毒、(2)培养硅藻、(3)鱼苗投放、(4)鱼塘管理。本发明中通过前期鱼塘处理降低不利微生物,后面鱼饵中增加光合细菌、增肥液中使用EM菌,有效促成鱼塘微生态的良性循环,促进藻类生长,提高鱼苗的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弹涂鱼的生态高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鰕虎鱼亚目(Gobiodei),弹涂鱼科(Periophthalmidae),大弹涂鱼属(Boleophthalmus)。大弹涂鱼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缅甸和马来半岛,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沿海。大弹涂鱼栖息于河口港湾潮间带淤泥滩涂及红树林区,属暖水广温广盐性穴居鱼类,其幼鱼和成鱼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具有食物链短、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成本低、管理方便、不污染环境以及活鱼耐运输等特点。大弹涂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含有常见的16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王军,苏永全,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3(1):96-99),深受沿海群众的喜爱。近几年市场需求量很大,是一种具有市场前景的滩涂养殖经济鱼类。
我国养殖的大弹涂鱼苗种一直都是采自天然海区滩涂。但由于近20多年来沿海滩涂大量围垦,大弹涂鱼的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环境污染以及滥捕等原因,大弹涂鱼野生苗成活率较低,即便进行人工驯养繁殖后的鱼苗也容易死亡,所以如何提高鱼苗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弹涂鱼的生态高效养殖方法,以提高其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大弹涂鱼的生态高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鱼塘消毒: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将鱼塘水排净,撒施消毒剂,暴晒1-3天;将底泥深翻10-15cm,并把底泥耙细,晒2-4天,再往鱼塘内注水,使得水深3-5cm即可,浸泡1-2天;
(2)培养硅藻:保持鱼塘水深3-6cm,在鱼塘中撒施基础培养物,并用透明塑料膜覆盖鱼塘,浸泡3-5天后,揭开塑料膜,撒施硅藻培养物,待硅藻自然生长4-7天后,继续往池塘注水,使得水深15-25cm;
(3)鱼苗投放:待硅藻长至1-3cm时,将鱼塘水深调节至35-45cm,按照2300-3300条/亩投放鱼苗,每隔三天投放一次混合鱼饵;待鱼苗投放2-3周后,再次投放鱼苗,投放密度为3500-4500条/亩,并且每隔两天投喂一次鱼饵;
(4)鱼塘管理:鱼苗投放后,每月撒施一次肥水剂,在气温较高的中午根据鱼苗情况进行增氧。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剂物的制作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将80-110份吊兰、50-80份马兰、100-250份大蒜秸秆混合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25%,制备成粒度0.1-0.3mm的粉末,再与20-50份生石灰、30-50份草木灰混合均匀即可,所述消毒剂的使用量为20-40kg/亩。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培养的制作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将10-30份醋渣、50-60份葡萄酒渣、30-50份苜蓿粉混合均匀即可,所述基础培养物的用量为60-90kg/亩。
进一步的,所述硅藻培养物的制作方法为:以质量份计,将20-50份蚯蚓粪、30-70份米糠、15-35份玉米粉、1-3份红糖、3-5份磷酸钙、5-7份硅藻种混合均匀即可,所述硅藻培养物的用量为80-100kg/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学院,未经南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72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技术
- 下一篇:一种生产鱼子酱的鲟鱼亲本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