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调控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7694.8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9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梁;徐世祥;吴庆阳;蔡懿;曹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3 | 分类号: | G02F1/03;G02F1/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袁文英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倍频光束 准相位匹配 滤波单元 准相位匹配条件 线性电光效应 调控 调控装置 基频光束 光学技术领域 单元电性 电场单元 偏振状态 电场 加载 滤除 光源 穿过 发射 转换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调控装置及方法,应用于光学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电场单元,与准相位匹配单元电性相连,用于加载电场给准相位匹配单元,以使准相位匹配单元内部产生线性电光效应。准相位匹配单元,还设置在滤波单元的前端,用于根据准相位匹配条件将来自光源的基频光束转换为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并利用线性电光效应调整准相位匹配条件,以调控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的偏振状态和强度,并将调控后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发射给滤波单元。滤波单元,用于从接收的光束中,滤除穿过准相位匹配单元的基频光束,得到调控后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该装置可提高光束调控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调控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加速光束以无衍射和自加速等特点而应用于光学微操控领域。其中,非傍轴自加速光束因其可突破传统自加速光束的傍轴限制,在扩宽自加速光束应用和光器件的微型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非傍轴自加速光束通常通过改变传播介质的方式来改变偏振状态和强度,但这是一种被动的调控方式,从而存在灵活性不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调控装置及方法,可提高光束调控的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调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场单元、准相位匹配单元和滤波单元;所述电场单元,与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电性相连,用于加载电场给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以使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内部产生线性电光效应;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还设置在所述滤波单元的前端,用于根据准相位匹配条件将来自光源的基频光束转换为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并利用所述线性电光效应调整所述准相位匹配条件,以调控所述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的偏振状态和强度,并将调控后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发射给所述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用于从接收的光束中,滤除穿过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的基频光束,得到所述调控后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调控方法,应用于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调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根据准相位匹配条件将来自光源的基频光束转换为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控制所述电场单元加载电场给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以使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内部产生线性电光效应;控制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利用所述线性电光效应调整所述准相位匹配条件,以调控所述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的偏振状态和强度,并将调控后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发射给所述滤波单元;控制所述滤波单元从接收的光束中,滤除穿过所述准相位匹配单元的基频光束,得到所述调控后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准相位匹配单元根据准相位匹配条件将基频光束转变为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并通过电场单元加载电场给准相位匹配单元,调整准相位匹配条件,从而调控出射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的偏振状态和强度,而不是通过改变传播介质来对光束进行调控,提高了光束调控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调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准相位匹配单元的极化图样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强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非傍轴自加速倍频光束调控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76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热光效应获得空心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对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