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拉丝模具除气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8218.8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1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熊刚;张拥军;徐成龙;孙贵廷;曲风西;徐良斌;赵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凯乐量子通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5/12 | 分类号: | C03C25/12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拉丝 模具 气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拉丝模具除气泡装置,属光棒、光纤加工技术领域。它由内涂进料球阀、外涂进料球阀、光纤模具、光纤模具上端吸附装置、光纤模具下端吸附装置、球阀A、球阀B、透明涂料收集罐、真空泵和透明塑料硬管构成,本发明通过真空泵产生的吸附作用,使光纤模具内部产生真空环境,避免涂料泡沫的形成,减少光纤涂料气泡的产生,缩短了光纤生产过程中涂料排放的时间及排放量,提高了光纤涂覆质量,涂料可再次投入使用。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与观察、可拆卸携带、工作稳定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是通过预先排涂料的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排涂料时间短会造成光纤涂覆质量缺陷,排涂料时间较长又会造成较多光纤和涂料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拉丝模具除气泡装置,属光棒、光纤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生产过程中的涂覆过程,一般是将加热后的涂料经过光纤模具先后分两次涂覆到光纤上形成光纤的内涂层与外涂层,光纤模具作为光纤涂覆的核心装置,对光纤涂覆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有的光纤涂覆装置由于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经过加热后呈熔融状态的涂料在中央供料系统增压泵的作用下泵入光纤模具的开始阶段容易形成气泡。光纤涂覆层中存在气泡将影响光纤的强度、高低温下的光纤传输性能及光纤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光纤质量,由此光纤涂覆中气泡的消除是光纤生产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气泡的消除,在现有生产过程中,一般是通过预先排涂料的模式解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即排涂料时间短会造成光纤涂覆质量缺陷,排涂料时间长又会造成较多涂料的浪费,且排涂料过程中无明确的控制指标来判断排涂料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由真空泵、涂料收集装置、收集管道、模具上下端对接吸附装置组成的光纤拉丝模具除气泡装置,通过该装置中真空泵产生的吸附作用,使光纤模具内部产生真空环境,避免涂料泡沫的形成,达到去除通过光纤模具流出的外涂涂料和内涂涂料的气泡,减少涂料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的目的;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稳定可靠,提高光纤生产过程中的涂覆质量,减少涂料的浪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光纤拉丝模具除气泡装置由内涂进料球阀1、外涂进料球阀2、光纤模具3、光纤模具上端吸附装置4、光纤模具下端吸附装置5、球阀A6、球阀B7、透明涂料收集罐8、真空泵10和透明塑料硬管11构成,其特征在于:光纤模具3的一侧分别装有内涂进料球阀1和外涂进料球阀2,光纤模具3的上部装有光纤模具上端吸附装置4,光纤模具上端吸附装置4的上端通过透明塑料硬管11装有球阀B7,光纤模具3的下部装有光纤模具下端吸附装置5,光纤模具下端吸附装置5的下端通过透明塑料硬管11装有球阀A6,球阀A6和球阀B7通过透明塑料硬管11并联连通后再与透明涂料收集罐8连接;透明涂料收集罐8上通过透明塑料硬管11装有真空泵10。
所述的透明涂料收集罐8内的与球阀A6和球阀B7连通的透明塑料硬管11的出口靠近透明涂料收集罐8的底部,透明涂料收集罐8内的与真空泵10连通的透明塑料硬管11的入口靠近透明涂料收集罐8的顶部。
所述的真空泵10与透明涂料收集罐8连通的透明塑料硬管11上装有真空释放球阀12和真空表9。
所述的真空泵10的输入功率为320W。
所述的光纤模具上端吸附装置4和光纤模具下端吸附装置5为锥体形结构,其大端与光纤模具3密封连接,其小端与透明塑料硬管11密封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凯乐量子通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凯乐量子通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82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