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伺服泵控电液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79147.3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0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盛大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B21D7/16;B08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尚欣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泵控电液 折弯 | ||
本发明公开了双伺服泵控电液折弯机,包括折弯机本体,所述折弯机本体包括底座、操作台、压轨和上部机体,所述压轨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壁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有导电棒。本发明当待处理的工件完成弯折处理后,操作人员打开控制开关,则使得导电块和电磁铁通电,导电块在两个磁铁条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向前运动,电磁铁通电后就会产生磁力,通过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对铁屑进行吸引,随着电磁铁的运动而使得铁屑向前运动;当电磁铁运动到端部时,断开控制开关,则电磁铁失去磁力,铁屑由于自身的重力和压槽的倾斜度向下滑落而进入到收集框内,这样便于人们的收集处理,而导电块失去电流后,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回运动,从而便于下次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弯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伺服泵控电液折弯机。
背景技术
双伺服泵控电液折弯机是一种利用双伺服泵取代比例阀的电液折弯机,其具有减少了由比例阀压差引起的油温发热,且还具有效率高、噪声低和环保的有点,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双伺服泵控电液折弯机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压轨上的压槽粘附上一些铁屑,因为工件在弯折的过程中会发生弯折形变,而发生形变时工件的底部会产生细小的铁屑,且发生形变时,工件必与压槽的顶部进行挤压摩擦,则在摩擦的过程中也会导致铁屑的产生,产生的铁屑就会由于重力落到压槽的下方,因压槽质地光滑且坚硬,不会使得铁屑粘附在压槽的内侧壁上,这样在持续的生产时就会导致后续的生产准确的问题,因为铁屑积累到压槽的顶部而影响工件弯折的深度,需要操作人员定时的清理,且在清理的过程中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为此,我们设计了双伺服泵控电液折弯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双伺服泵控电液折弯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双伺服泵控电液折弯机,包括折弯机本体,所述折弯机本体包括底座、操作台、压轨和上部机体,所述压轨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壁通过驱动机构连接有导电棒,所述空腔的内顶部设有与导电棒对应的滑槽,所述导电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滑槽的内侧壁设有与电磁铁对应的活动槽;所述压轨的顶部设有压槽,所述压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铁块条,所述铁块条位于活动槽的正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电块,所述导电块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多个复位机构与空腔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导电块的两侧均设有磁铁条,且所述磁铁条固定连接在空腔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磁铁条相对的一侧磁性相反,所述导电棒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导电块的顶部;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导电块上下两侧上绝缘块,所述空腔的内侧壁设有与绝缘块对应的呈水平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呈水平的滑杆,所述绝缘块滑动套接在滑杆的外侧壁上,所述滑杆的外侧壁套设有塑料弹簧,所述塑料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绝缘块和连接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操作台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且所述控制开关与导电块、导电棒和电磁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绝缘块上设有与滑杆对应的滑口,所述滑口的内侧壁设有多个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滑杆的外侧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电磁铁的外侧壁等距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铁珠,且所述铁珠与活动槽的内侧壁和铁块条接触。
优选地,所述压槽远离电磁铁的一端呈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压槽向下倾斜的一端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收集框,且所述收集框位于压槽向下倾斜一端的正下方,所述收集框靠近放置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铁块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当待处理的工件完成弯折处理后,操作人员打开控制开关,则使得导电块和电磁铁通电,则导电块在两个磁铁条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向前运动,而电磁铁通电后就会产生磁力,从而通过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对铁屑进行吸引,则随着电磁铁的运动而使得铁屑向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盛大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盛大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9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