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蛋黄果的扦插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1292.5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8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婧;赵静;陈海生;韦持章;杨志强;李文砚;卢艳春;韦优;罗培四;黄丽君;卓福昌;徐健;孔方南;蒋娟娟;卢美瑛;唐景美;韦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10 | 分类号: | A01G2/10;A01G24/10;A01G24/15;A01C21/00;A01N43/38;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 |
地址: | 532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黄果 扦插繁育 吲哚丁酸 营养袋 基质 生根液浸泡 采穗母树 扦插基质 扦插容器 育苗周期 种苗繁育 专用营养 吲哚乙酸 产业化 规模化 无纺布 珍珠岩 插穗 扦插 修剪 种蛋 成活率 配制 育苗 繁殖 上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蛋黄果的扦插繁育方法,选用无纺布营养袋作为扦插容器,营养袋中的扦插基质分两层装,底层为育苗专用营养基质,上层为黄心泥和珍珠岩混合的基质;在冬季蛋黄果采后回缩修剪时期选取插穗,采穗母树选择蛋黄果优良品种“仙桃1号”或“仙桃2号”;扦插前,使用3‑吲哚丁酸或3‑吲哚丁酸和3‑吲哚乙酸配制而成的生根液浸泡处理。该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育苗周期短,成本低廉,市场前景好等特点,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快速实现蛋黄果种苗繁育的规模化产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蛋黄果种苗繁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蛋黄果的扦插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DC),又名狮头果、蛋果、桃榄、仙桃等,为山榄科蛋黄果属多年生热带优稀果树。原产古巴和南美州热带,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现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热区均有零星分布。蛋黄果成熟果皮呈橙黄色,果肉酷似蛋黄,粉质香甜,口感独特;果实富含植物多糖、淀粉、粗蛋白、维生素C以及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具有散结通便,降脂减压、养颜美容等功效,是一种新兴的营养保健型珍稀水果,果肉亦可加工制成果酱、奶油、饮料和果酒等,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几年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蛋黄果大多为越南及泰国进口的,果品供不应求,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市场价位较高。蛋黄果可以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态、营养保健型水果的消费需求及产生高效益,将能刺激和调动广大生产者的种植积极性。目前蛋黄果优良品种苗木市场悄然兴起,良种苗木供不应求。而蛋黄果传统种植采用的种苗大多为实生苗、嫁接苗及驳枝苗。蛋黄果实生苗进入结果期时间长,且产生变异严重,未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嫁接苗的用于作砧木培育的种子有限,且嫁接苗培育周期需要2-3年;驳枝苗的操作繁琐,且用于驳枝的枝条材料有限,驳离后影响母树的树冠,短时间内未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种苗繁育。尚未见有蛋黄果扦插繁育成功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取材方便、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育苗周期短、成本低廉的蛋黄果的扦插繁育方法,该法能够快速实现蛋黄果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蛋黄果的扦插繁育方法,选用无纺布营养袋作为扦插容器,营养袋中的扦插基质分两层装,底层为育苗专用营养基质,上层为黄心泥和珍珠岩混合的基质;在冬季蛋黄果采后回缩修剪时期选取插穗,采穗母树选择蛋黄果优良品种“仙桃1号”或“仙桃2号”;扦插前,使用3-吲哚丁酸或3-吲哚丁酸和3-吲哚乙酸配制而成的生根液浸泡处理。
上述蛋黄果的扦插繁育方法,按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1>扦插营养袋准备:用营养袋装好扦插基质,扦插基质分两层装,营养袋底层的1/3装入育苗专用营养基质,营养袋上层的2/3装入以干净黄心泥和珍珠岩混合的基质,扦插前进行苗床消毒待用;
<2>插穗选择:在冬季1-2月份蛋黄果园采后回缩修剪时期,选择蛋黄果优良品种母树的枝条,选取一年生老熟枝条,剪成45cm的插穗;插穗基部剪成45°的剪口,插穗底部10cm以下的叶片连带叶柄全部剪掉,10cm以上每张叶片保留1/3;
<3>插穗处理:以剪好的插穗基部10cm以下浸泡在消毒液3-5分钟,继而捞起插穗继续浸泡在生根液2-5小时;
<4>扦插:把经过生根处理后的插穗垂直扦插于已备好的营养袋中,插穗基部插入基质约5-8cm。
黄心泥和珍珠岩混合的基质为2份黄心泥和1份珍珠岩混合配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12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