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参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1474.2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8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可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芒市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张玉;谢乔良 |
地址: | 678400 云南省德宏傣***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菌 栽培料 白参 栽培 接种 有效降低成本 栽培料配方 生长过程 营养物质 接种孔 覆膜 揭膜 细度 管理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参的栽培方法,所述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栽培料,先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96‑106℃,灭菌时间为18‑22h;2)在经过灭菌的栽培料上打2.8‑4.0cm的接种孔并进行接种;3)接着进行分盆,分盆时所述栽培料细度在4mm以下,湿度在95%以上,覆膜闭盆管理2‑4天,然后揭膜;4)最后进行生长过程管理,控制温度8‑31℃,湿度85‑90%,生长40‑45天,即可。本发明的栽培方法通过灭菌、接种、分盆、管理,不仅有效提高白参产量,而且质量优,营养物质丰富,以常见的原料作为栽培料,消除了现有较好的栽培料配方复杂,原料难得的问题,而且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参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参为真菌植物门真菌裂褶菌(树花)SchizophyllumcommuneFr.的子实体。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其菌盖宽0.6~4.2 厘米,质韧,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扇形或肾形,具多裂瓣。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柄短或无。菇体质韧、味道清香、鲜美爽口、营养丰富。据云南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对人工栽培的白参菌分析,白参菌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7.04%,并富含锌、铁、钾、钙、磷、硒、锗,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随着白参逐年递增的需求量,对白参的栽培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已有诸多关于白参栽培的报道,但是大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接种后生长管理存在诸多难点,栽培基配比不合理,得到的白参质量差、产量低等。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发明一种白参的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参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栽培料,先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 96-106℃,灭菌时间为18-22h;
2)在经过灭菌的栽培料上打2.8-4.0cm的接种孔并进行接种;
3)接着进行分盆,分盆时所述栽培料细度在4mm以下,湿度在95%以上,覆膜闭盆管理2-4天,然后揭膜;
4)最后进行生长过程管理,控制温度8-31℃,湿度85-90%,生长40-45天,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栽培方法通过灭菌、接种、分盆、管理,不仅有效提高白参产量,而且质量优,营养物质丰富,以常见的原料作为栽培料,消除了现有较好的栽培料配方复杂,原料难得的问题,而且有效降低成本。
2、本发明通过在接种至生长管理的过程中加入分盆步骤,有效控制栽培料的科学利用,并根据白参的生长周期,从而控制最优的生长栽培料,而且通过分盆解决了现有栽培料使用过程中由于菌丝生长造成生长环境恶化的问题,再通过多次配合调整栽培料,控湿合理,营养适宜,既有利于生长,又能减少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白参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栽培料,先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 96-106℃,灭菌时间为18-22h;
2)在经过灭菌的栽培料上打2.8-4.0cm的接种孔并进行接种;
3)接着进行分盆,分盆时所述栽培料细度在4mm以下,湿度在95%以上,覆膜闭盆管理2-4天,然后揭膜;
4)最后进行生长过程管理,控制温度8-31℃,湿度85-90%,生长40-45天,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芒市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芒市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1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