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堵漏水泥浆受地层或井筒流体稀释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2955.5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8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光长;肖沣峰;贺吉安;李茂森;漆梅;何劲;谢显涛;海波;彭涛;牟鹤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漏 水泥浆 稀释 井筒流体 井筒 地层 低密度钻井液 施工作业 高黏度 密度差 钻井液 凝固 置换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堵漏水泥浆受地层或井筒流体稀释的方法,包括:在堵漏施工作业中,首先往井筒中注入密度高于堵漏水泥浆的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置换井筒中的低密度钻井液,再注入堵漏水泥浆进行堵漏作业。本发明能有效防止因密度差造成的堵漏水泥浆被稀释,保证堵漏水泥浆能有效凝固而起到堵漏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堵漏水泥浆受地层或井筒流体稀释的方法,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使用水泥浆堵漏的施工作业,尤其适用于使用无固相钻井液发生的严重井漏的井。
背景技术
在钻井堵漏施工作业中,对于井口不能返出钻井液的井,通常会降低钻井液密度、添加桥塞堵漏剂、使用堵漏水泥浆等方法进行堵漏。其中使用堵漏水泥浆堵漏是解决恶性井漏最有效的堵漏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堵漏水泥浆和地层/井筒流体(如:地层水、钻井液等)接触时,由于密度差较大,会被不断稀释,使得堵漏水泥浆无法凝固,导致使用水泥浆等水硬性材料堵漏的失败,堵漏的成功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止堵漏水泥浆受地层或井筒流体稀释的方法。本发明能有效防止因密度差造成的堵漏水泥浆被稀释,保证堵漏水泥浆能有效凝固而起到堵漏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堵漏水泥浆受地层或井筒流体稀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堵漏施工作业中,首先往井筒中注入密度高于堵漏水泥浆的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置换井筒中的低密度钻井液,再注入堵漏水泥浆进行堵漏作业。
所述井筒中注入三分之一的密度高于堵漏水泥浆的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
所述高黏度钻井液为黏度>200s的钻井液。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该方法能有效防止因密度差造成的堵漏水泥浆被稀释,保证堵漏水泥浆能有效凝固而起到堵漏的作用。
2.采用高密度钻井液能有效“悬浮”堵漏水泥浆,防止水泥浆被稀释。
3.采用高黏度钻井液同样能有效防止堵漏水泥浆被稀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止堵漏水泥浆受地层或井筒流体稀释的方法,包括:在堵漏施工作业中,首先往井筒中注入密度高于堵漏水泥浆的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置换井筒中的低密度钻井液,再注入堵漏水泥浆进行堵漏作业。
所述井筒中注入三分之一的密度高于堵漏水泥浆的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
所述高黏度钻井液为黏度>200s的钻井液。
本发明主要是在堵漏施工作业中,尤其是使用低密度无固相钻井液发生严重井漏的井,先注入密度高于堵漏水泥浆的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置换井筒中的低密度钻井液,让这种高密度钻井液“悬浮”堵漏水泥浆,“高黏度钻井液”同样有防止被稀释的作用,更有利于隔离地层或井筒流体。此方法能有效防止堵漏水泥浆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因密度差造成的堵漏水泥浆被稀释导致的堵漏失败或堵漏成功率不高的情况。通过此方法,可以使堵漏施工作业满足堵漏施工设计要求,最大限度提高水泥浆堵漏成功率。
实施例2
现有使用堵漏水泥浆堵漏是解决恶性井漏最有效的堵漏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堵漏水泥浆易于受到井筒或地层流体稀释,使得堵漏水泥浆无法凝固,致使水泥浆等水硬性材料堵漏的失败,堵漏的成功率不高。
本发明主要在堵漏施工作业前,先注入密度高于堵漏水泥浆的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置换井筒中的低密度钻井液,让这种高密度钻井液“悬浮”堵漏水泥浆,“高黏度钻井液”同样有防止被稀释的作用,更有利于隔离地层或井筒流体。此方法能有效防止堵漏水泥浆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因密度差造成的堵漏水泥浆被稀释导致的堵漏失败或堵漏成功率不高的情况。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中的堵漏施工作业,尤其适用于上部地层使用无固相钻井液发生的严重井漏,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通过在川渝地区广安构造试验数十口井,堵漏成功率从30%提高至7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29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