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3779.7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才;王相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通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3/04;C08J3/2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石墨烯/环氧树脂混合体系均相液的制备、固化体系的形成、真空脱泡处理、热固化成型反应,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利用石墨烯对环氧树脂的增强机制,使得所制得的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学性能优异,石墨烯在环氧树脂中分散均匀,不仅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强,而且增加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导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由一个原子层厚的石墨片构成。石墨烯材料的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具有超强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机械强度、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透光性和巨大的表面积,因而在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电子学、催化、传感器、生物医学、光学等诸多的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发展前景,同时石墨烯也成为当今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许多的石墨烯材料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石墨烯与聚合物进行复合,进而研究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光、电、力、热学等方面的性能,近年来石墨烯的相关研究者希望将其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现阶段,在石墨烯众多的制备方法中,氧化还原法是使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但是,经过强酸、强氧化剂处理后的石墨烯在结构上部完整,而且导电性能大大降低,使石墨烯的应用受到局限。
环氧树脂分子间具有高度交联的特性使其具有高硬度和强度、良好的耐热稳定性、耐溶剂和化学稳定性,广泛的使用在粘合剂、涂层、汽车、飞行器等结构材料的领域,是热固性树脂体系最重要的聚合物之一。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纳米填料分散均匀的纳米复合材料。在不破坏石墨烯原有结构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平面膜阻,极大地提高了其导电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以及拉伸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上述问题,提高石墨烯的导电性能、阻燃性和拉伸强度,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在0~10 oC下,在ICA搅拌器进行匀速搅拌的情况下,先将石墨烯粉末与溶剂充分混合,再加入分散剂后进行超声混合20~40min,即得到混合均匀的石墨烯分散液;
步骤二,将盛有石墨烯分散液的容器置于冰水浴中,在搅拌的情况下,均匀缓慢地加入环氧树脂颗粒,利用超声波降解器进行高强超声振荡1~2 h;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盛有混合溶液的容器置于通风橱内的ICA搅拌器内,常温下,在1000~1200 r/min的转速下进行搅拌30~60 min;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混合溶液置于80~100 oC的烘箱内5~8 h以去除1/3~1/2的溶剂;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混合溶液,在高速剪切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固化剂,形成固化体系,高速剪切搅拌5~6 h;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固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置于真空干燥烘箱内进行真空脱泡处理,真空干燥烘箱的干燥条件为:真空度-0.09~-0.1 MPa,温度60~80 oC,处理时间40~60min;
步骤七,将步骤六所得的石墨烯/环氧树脂混合料倒入模具中,在50~60 oC下进行热固化5~6 h,然后升温至90~100 oC,反应5~6 h,最后将温度降至室温,脱模,即得到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上述的一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一中的分散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通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通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37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