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门锁、门锁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3825.3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邹勇;陈彬;张东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杨华;王宝筠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门锁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门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依据感应单元的感应信号,控制智能门锁的传动机构处于可开启状态,在可开启状态下,门锁能够从门内被打开。与单纯依赖机械结构实现防猫眼开锁的技术相比,将电子感应控制与机械结构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通过猫眼安装孔触发感应器、而使得控制器控制传动机构处于可开启状态的可能性,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门锁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大多数的防盗门会安装猫眼,然而,猫眼带来的弊端是,不法分子能够利用特制工具通过猫眼安装孔操控门内把手开启门锁。
目前常见的门锁防猫眼开锁技术,通常在门内把手上设置把手套筒机械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默认为弹起状态,按压机构弹起状态下,防猫眼开锁功能启动,在此情况下,通过门内把手不能开锁。当用户按下该按压机构后,防猫眼开锁功能失效,在此情况下,通过门内把手可以开锁。
然而,这种完全依赖机械结构的方式仍然有较大的安全漏洞:不法分子使用改良的工具,通过猫眼安装孔将按压机构下压的可能性还是较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智能门锁、门锁控制方法及装置。
一种智能门锁,包括:
感应单元、控制器和传动机构;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感应单元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动机构数据连接;
所述感应单元包括压力感应单元和/或电容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感应单元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传动机构处于可开启状态,在所述可开启状态下,所述智能门锁可从门内被打开。
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门内把手、把手换向件、转向限位板和电机;所述门内把手与所述把手换向件相连,所述转向限位板与所述电机相连;
所述可开启状态为所述转向限位板被所述电机控制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转向限位板不阻碍所述把手换向件的转动,使得在所述门内把手驱动所述把手换向件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智能门锁可从门内被打开。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所述传动机构处于所述可开启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传动机构处于不可开启状态;
所述不可开启状态为所述转向限位板被所述电机控制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转向限位板阻碍所述把手换向件的转动,使得所述智能门锁不可从门内被打开。
可选的,所述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门内把手上。
可选的,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所述压力感应单元和所述电容传感器;
所述压力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门内把手上的第一区域;
所述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门内把手上的第二区域。
可选的,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所述压力感应单元和所述电容传感器;
所述压力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门内把手上;所述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门内把手之外的其它区域;
或者,所述电容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门内把手上;所述压力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门内把手之外的其它区域。
可选的,所述压力感应单元包括:
压力传感器或按压轻触开关。
可选的,所述电容传感器包括:
多区域电容传感器。
一种门锁控制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3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