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形种植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4624.5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9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昕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昕瑜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种植 平台 | ||
一种可变形种植平台,由面层、种植孔和可折叠的骨架组成,通过折叠和展开,满足种苗、成长和成熟时期不同空间的需要,充分利用所需空间,并可减少育苗到移苗的环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领域,涉及立体种植,具体涉及到一种可变形种植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立体多层种植,多采用育苗后人工或机械移植栽培介质处,由于移植后的幼苗生长至成熟可采摘时,往往需要一周或更多的时间,在逐步长大的过程中,需要占用空间为植物成熟期所占用的空间,相对的会造成生长过程中的空间浪费。
发明内容
如何提高立体种植的空间利用率、减少种植中移植环节,是本发明要解决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形种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由面层、种植孔和可折叠的骨架组成,其中所述的面层为可变形的膜、布或可折叠的片材,所述的种植孔为阵列分布在面层的管或孔;所述的可折叠骨架连接相邻的种植孔,呈平行或交叉方式分布;种植孔洞穿可折叠的骨架和面层,并与该处的可折叠骨架固定在面层上。
种植孔以阵列的方式分布在面层上,通过螺旋、扣合等方式将可折叠骨架和面层三者相互连接,或是将可折叠骨架和面层采用热熔方式固定并穿孔。可折叠骨架为塑料或复合材料、耐腐蚀的金属材料,优选塑料材质,以相互平行、交叉的方式分布,以V、M方式折叠。可折叠骨架在位于种植孔边缘和位于两个种植孔中心处的骨架上有折叠关节。可折叠骨架采用塑料板材、片材时,折叠关节采用热压折叠痕的形式。当种植孔内植物为种苗期时,可折叠骨架折叠并压迫或带动面层折叠收缩,种植孔之间相互靠近,露出种植孔的顶端或底端,从而避免遮挡种植孔内的已出叶的种苗接受阳光或未出芽的种子吸收水分。面层位于水与折叠骨架之间,种苗的根系仅接触面层,通过喷雾或水培方式获取养分,而折叠骨架一侧可增加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多个不同生长阶段的可变形立体种植平台相互间不断根据生长情况调整各自的大小。当收获时,平台上的植物收割后,平台直接或收缩后进行清洗、紫外线照射或热风处理,并再次种植种子或种苗。多组平台组合后,当1个平台收获后并收缩,相邻的平台扩张为成长期植物提供生长空间,从而将原本不变的空间通过彼此收缩扩展增加种植的数量,提高种植效率。
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面层是表面有可折叠骨架的折叠痕结构的片材。此时可折叠骨架和面层为一体结构,并可进一步的将面层通过变形处理获得种植孔,形成种植孔、可折叠骨架和面层一体化结构,从而减少材质种类,降低加工成本,便于回收。
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面层为反光层。反光面指向折叠骨架方向,反光层可以是反光的薄膜、反光布或反光塑料薄片。
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面层为闭孔发泡卷材。例如交联发泡聚乙烯、发泡硅胶。
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可折叠骨架为一字形、三菱、十字或六边形。
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可折叠骨架是有加强筋的片材。当可折叠骨架采用塑料片材时,通过热压或弯折工艺,将平面的片材变为立体结构增加骨架强度。
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一种可变形种植平台边缘有定位连接孔。定位连接孔用于立体种植平台竖直放置时与竖立的框架相连接,或是立体种植平台水平摆放时与水平框架相连接。当不采用定位连接孔方式时,也可采用夹住式或由此处的面层向外延伸出带状形成环形结构固定。
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一种可变形种植平台边缘连接有吊环,吊环位于相邻种植孔直线延长线处,且宽度不小于种植孔直径。吊环同滑轨相连。当可变形种植平台收缩时,受吊环的高度限制,保护种植孔处的平台尺寸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可变形种植平台边缘连接有平行四边形折叠机构。由平行四边形折叠机构驱动可变形种植平台收缩与扩展。可变形种植平台收缩与扩展也可通过窗帘展开收起方式,通过绳索牵引改变某一方向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昕瑜,未经刘昕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4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