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质包覆物舒适性测试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4732.2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熊俊;罗茜元;朱军;王志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2 | 分类号: | G01N3/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观评价 软质包 舒适性 测试方法及系统 测试数据 测试系统 位移曲线 排序 按压 表面施加压力 工控机系统 测试曲线 客观测试 实时数据 舒适性能 客观化 传感器 管控 回弹 拟合 衰减 零部件 触摸 测试 压缩 保存 返回 支撑 研究 制定 | ||
一种软质包覆物舒适性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主观评价:选用若干个不同软质包覆物,通过主观评价人员对软质包覆物以按压、触摸等方式进行主观评价,并打分排序;步骤2客观测试:利用测试系统依次对各软质包覆物表面施加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后以相同速度返回,通过测试系统的传感器、工控机系统保存测试实时数据,行成压缩及回弹过程中力‑位移曲线,与主观评价排序结合,确定舒适的力‑位移曲线的区间范围。本发明可提供客观化的测试数据,可根据测试数据拟合测试曲线,结合评价人员的主观评价的结果,可得出舒适性曲线的区间范围,以便提升零部件舒适性能,从而提升内外饰品质,为零件性能管控、衰减研究、指标制定等提供有效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舒适性测试,具体涉及汽车内外饰零部件中控扶手、门板扶手等泡沫包覆物的舒适性测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泡沫、软质表皮包覆在整车内饰零部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泡沫、软质表皮包覆的舒适性能直接影响客户使用的舒适度和体验感。由于测试设备、测试经验原因,目前暂无直接的客观化的测试,导致无法对舒适性能进行客观化的管控,造成零部件的舒适度在不同人员评价有差距等情况,影响零部件品质。
汽车上的软质包覆形式多样,使用广泛,目前仅通过人员的主观评价进行舒适度测试,而不同人员,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等对主观评价结果影响显著,导致结果离散,测试准确性差,且每次主观评价要求评价人员有不同梯度、以主观感觉为准,无具体评判标准,无客观数据支撑,无法多次利用,因此无法统一测试及管控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将舒适性评价中主观评价无舒适性的客观测试数据支撑的问题,提出一种软质包覆物舒适性测试方法及系统,利用一套力值、位移测量试验系统模拟人手评价内饰软质包覆物舒适性能,为产品舒适性评价提供客观的力-位移测试数据,并拟合成力位移-曲线,参考舒适性主观评价结果,给出舒适性的力-位移区间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软质包覆物舒适性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主观评价:
选用若干个不同软质包覆物,通过主观评价人员对软质包覆物按压、触摸等方式进行主观评价,并打分排序;
步骤2、客观测试:
然后,利用测试系统依次对各软质包覆物表面施加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后以相同速度返回,通过测试系统的传感器、工控机系统保存测试实时数据,行成压缩及回弹过程中力-位移曲线,与主观评价排序结合,确定舒适的力-位移曲线的区间范围,达到为主观评价提供客观的测试数据支撑的目的。
本测试方法的步骤1中,选用若干个不同软质包覆物,是指选用不同级别车型的相同部件的软质包覆物,选用个数≥10个,10个样品之间有不同,如软硬程度不同等方面。
本测试方法的步骤1中所述评价是从软质包覆物的表面触感、软硬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排序。
本测试方法步骤2的测试系统包括工装压头、数据采集系统、运动机构系统、工控机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工装压头有至少两个压头,分别模拟肘压、手指按压模式;工装压头以固定的速度V(mm/min)按压被测的软质包覆物,待按压到设置的固定力值时,工装压头以相同的速度V(mm/min)往回运动,实现按压回弹测试,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测试过程中的力值、位移通过传感器将测试的力值、位移转化为电信号,工控机系统得到实时的力-位移封闭曲线。
本测试方法步骤2中与主观评价排序结合确定舒适的力-位移曲线的区间范围的方法是将被测的各软质包覆物的力-位移曲线拟合在同一图上,对所有曲线进行对比,具体可从按压过程的曲线的斜率、面积等方面,斜率越大说明测试样品硬度越硬,封闭曲线的面积越大,说明测试样品的按压回弹性越慢,结合主观评价的打分结果,给出舒适的力-位移曲线区间,为主观评价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4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元器件硬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飞轮构件的混凝土回弹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