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6111.8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9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保科;杨攀;代兴伟;程渊;马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10;F02M26/19;F02M26/41 |
代理公司: | 11252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板 稳压腔 进气总管道 连通 出气管道 低温废气 进气歧管 柴油机 混合气 发动机燃烧 分流 出气方向 进气总管 侧壁 气缸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进气歧管,其包括进气总管道、稳压腔、低温废气管道、出气管道和分流板;其中,稳压腔与进气总管连通;低温废气管道与进气总管道连通;出气管道与稳压腔连通;分流板设置在稳压腔中,且分流板设置在进气总管道的出气方向上,分流板与稳压腔的侧壁之间保持有距离。本发明提供的柴油机进气歧管,通过设置分流板,实现了对进气总管道输入的混合气的分流,使分流后的混合气可以均匀进入发动机的气缸中,提升了发动机燃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机排放限制的日趋严格,各种降排技术应用在柴油机上,其中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简称EGR)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技术将发动机排气重新引入进气端,利用废气的特性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气含量,从而降低NOx的排放。这种技术对进气歧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EGR废气和新鲜空气在进气歧管中充分混合均匀,并均匀等质量的分配到各气缸。
传统的柴油机进气歧管的作用是为发动机的燃烧提供空气,并且根据需要配合缸盖气道作相应的设计,以达到优化燃烧的目的。
EGR技术的应用对进气歧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进气歧管一般只是注重使再循环废气与空气能混合均匀,典型的结构是延长进入稳压腔之前的管道,使再循环废气能够在这段管路中与空气充分混合,但其功能比较单一,混合效率低。
对于布置在进气侧的EGR系统,尤其是带冷却器的EGR系统会占用进气侧很大的空间,使进气歧管在设计和布置时往往捉襟见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进气歧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将空气和EGR废气充分混合,并对发动机各气缸均匀分配,提升发动机燃烧质量;同时减少单独管路的布置数量,提升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油机进气歧管,其中,包括:
进气总管道;
稳压腔,所述稳压腔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
低温废气管道,所述低温废气管道与所述进气总管道连通;
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稳压腔连通;
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在所述稳压腔中,且所述分流板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道的出气方向上,所述分流板与所述稳压腔的侧壁之间保持有距离。
如上所述的柴油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稳压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道的两侧;
所述分流板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截面积相同,且所述第一进气口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截面积之和大于等于所述进气总管道的截面积。
如上所述的柴油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均向所述进气总管道的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为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柴油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出气管道包括两个第一出气管道和多个第二出气管道,所述第一出气管道和所述第二出气管道均设置在所述稳压腔上与所述进气总管道相对的一侧壁上;
两个所述第一出气管道设置在所述进气总管道在所述稳压腔上与所述进气总管道相对的一侧壁上的投影面上。
如上所述的柴油机进气歧管,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分流板的两端分别遮挡两个所述第一出气管道的1/2~2/3的区域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6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