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86400.8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7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宋建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诊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物理接口的连接,在车辆诊断设备与通讯设备之间形成第一通信链路或第二通信链路,在车辆诊断设备与通讯设备之间形成第一通信链路后,车辆诊断设备确定是否需要将第一通信链路切换为第二通信链路,若需要,则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向通讯设备发送通信模式切换指令,以使通讯设备将其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二通信模式;车辆诊断设备随后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二通信模式,以与通讯设备建立第二通信链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简化硬件设备,提高设计效率,以及,节省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支持的通讯协议一般包括:CAN、PWM、KWP2000、VPW、IP等,而车辆诊断设备通常只有USB、WIFI、BT等物理接口,不具备直接与车辆ECU通讯的物理接口和协议。因此,使用车辆诊断设备对车辆ECU进行诊断时,通常需要在车辆诊断设备和车辆ECU之间增加一个通讯设备(亦称,下位机)以实现通信链路的建立和协议的转换。具体的,通讯设备可以通过USB、WIFI、BT等物理接口与车辆诊断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同时,通讯设备还可通过CAN、PWM、KWP2000、VPW、IP等协议与车辆ECU通信,从而建立起车辆诊断设备和车辆ECU之间的通信链路。
现有的车辆诊断设备一般通过USB、WIFI、BT等物理接口与通讯设备建立USB、WIFI、BT等通信链路,通过增加Ethernet物理接口的方式与通讯设备建立IP通信链路。
然而,通信链路之间并不一定是并发的,多种物理接口分别形成的多条通信链路常常会出现通信链路浪费的情况,并且,在车辆诊断设备上同时集成多种物理接口,需要更多的硬件资源和占据更多的结构空间。
因此,如何在满足车辆诊断设备与通讯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的情况下,减少物理接口的数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能够基于单一的物理连接方式使车辆诊断设备与通讯设备之间形成两种不同的通信链路,从而简化硬件设备,提高设计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车辆诊断设备,所述车辆诊断设备通过一个物理接口与通讯设备连接,所述车辆诊断设备和所述通讯设备各自包括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物理接口与所述通讯设备的连接,与所述通讯设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通信链路或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二通信链路;
在所述车辆诊断设备与所述通讯设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后,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若需要,则: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通讯设备发送通信模式切换指令,以使所述通讯设备将所述通讯设备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模式;
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以与所述通讯设备建立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包括:
根据待传输数据的数据量,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链路,包括:
根据所执行的诊断功能,确定是否需要将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6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服务器集群通讯方法及终端设备及通讯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