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肿瘤靶向性纳米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89662.X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2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宋娇;杨竹;冉海涛;李攀;郝兰;张妮;张亮;易衡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22 | 分类号: | A61K49/22;A61K49/18;A61K49/12;A61K49/04;A61K49/00;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瘤靶向性 纳米粒 制备 脂质体膜 肿瘤 近红外荧光成像 电位 应用 纳米材料技术 近红外荧光 残余病灶 光热治疗 光声成像 脂质体层 包封率 碘化物 核结构 球形壳 载药量 最优化 光热 粒径 切除 环绕 评估 | ||
本发明涉及光热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肿瘤靶向性纳米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肿瘤靶向性纳米粒为球形壳核结构,包括PFOB核心以及环绕在PFOB核心外的IR780核脂质体膜,所述IR780核脂质体膜包括脂质体层以及IR780碘化物颗粒,所述肿瘤靶向性纳米粒的粒径范围为220~320nm。所述肿瘤靶向性纳米粒的电位为‑28.32~‑19.48mV,载药量为3.87%~4.87%,包封率为85.7%~87.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肿瘤靶向性纳米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可以通过术前光声成像、CT成像、近红外荧光成像评估肿瘤,术中近红外荧光引导下最优化切除肿瘤,并在术中通过辅助光热治疗杀灭残余病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热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靶向性纳米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恶化和生活压力增加,许多癌症的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早发现、早治疗已是各方共识。因此,癌症诊断和治疗手段的突破和创新,对实体瘤类型的肿瘤而言,着重在于开发高效安全、精准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
众多研究表明,当肿瘤细胞周围温度高于43℃时会导致细胞凋亡,故近年来光热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光热治疗的原理是将肿瘤细胞中的纳米材料吸收的近红外光(波长700~1100nm)转化为热量,用于热成像或荧光成像诊断肿瘤,进而利用升温效应致肿瘤热消融用于肿瘤治疗。与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癌症治疗的其他手段相比,光热治疗的优点在于无创性、靶向性、高效性及非侵入性。与紫外线或可见光不同,近红外光可通过相对低强度的光照射,一定程度地穿透到组织中而不引起组织异常损伤。针对各种癌症类型优化近红外光的穿透深度,可实现高效的肿瘤治疗。研究表明,光热治疗的治疗功效关键取决于光热材料,理想的光热材料应该在近红外光区域(650~950nm)具有较强的吸收,低毒性,具有靶向性。目前各种光热纳米治疗材料(包括贵金属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过渡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纳米材料和有机纳米材料)已被广泛研究,有大量文献报道涌现,目前的纳米光热材料与流式监测细胞孵育两个小时以后的结合率在60%以下,靶向性较差,影响成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肿瘤靶向性纳米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可以通过术前光声成像、CT成像、近红外荧光成像评估肿瘤,术中近红外荧光引导下最优化切除肿瘤,并在术中通过辅助光热治疗杀灭残余病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肿瘤靶向性纳米粒,所述肿瘤靶向性纳米粒为球形壳核结构,包括PFOB核心以及环绕在PFOB核心外的IR780核脂质体膜,所述IR780核脂质体膜包括脂质体层以及IR780碘化物颗粒,所述肿瘤靶向性纳米粒的粒径范围为220~320nm。
说明:
PFOB指的是:全氟辛烷基溴化物。
进一步,所述肿瘤靶向性纳米粒的电位为-28.32~-19.48mV,载药量为3.87%~4.87%,包封率为85.7%~87.9%。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肿瘤靶向性纳米粒,通过使用PFOB作为核心并设置IR780核脂质体膜环绕在PFOB核心外,可以有效的增加细胞与纳米粒的结合效率,孵育两个小时以后的结合率在8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结合率,可以用更少的药品形成更好的成像效果;并且光热转换效率以及光热稳定性高,红外光照射1分钟即可达到40℃以上;且本发明的肿瘤靶向性纳米粒在水溶液中分散良好:生物相容性良好,肿瘤靶向性高,无毒副作用,可以通过术前光声成像、CT成像、近红外荧光成像评估肿瘤,术中近红外荧光引导下最优化切除肿瘤,并在术中通过辅助光热治疗杀灭残余病灶。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肿瘤靶向性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DSPC、DSPE-PEG2000、胆固醇以及IR780碘化物混合并溶于二氯甲烷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96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