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0028.8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坚;杨发林;程莎莎;徐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5/02 | 分类号: | F25D25/02;F25D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张玉涛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箱体,其限定有一储物间室;多个抽屉,在所述储物间室内沿上下方向排列;和至少一个联动机构,每个所述联动机构安装于一组相邻两抽屉之间,以实现两者同步前移,每个所述联动机构配置成:在所述相邻两抽屉中位于下侧的所述抽屉前移打开过程中,使其先带动上侧的所述抽屉同步前移至一中间位置后,使两者解除联动,然后使上侧的所述抽屉停留在所述中间位置,使下侧的所述抽屉得以继续前移打开。本发明可使多层抽屉同步打开,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冰箱的部分储物间室,特别是冷冻室内通常设置有抽屉。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储物间室越来越大,最好在一个储物间室内设置多层抽屉。用户固然可通过逐个拉出抽屉的方式使用冰箱,但是这种方式比较费时费力,用户体验不高。
此外,单抽屉型的储物间室,常常配置一个抽拉式门体。抽拉式门体固定于抽屉,拉开门体即拉开了抽屉。但是,若设置多层抽屉,抽拉式门体与多层抽屉之间如何连接以方便用户使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使多层抽屉同步打开的冰箱。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使实现抽屉同步打开的机构简单有效、可靠性高。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
箱体,其限定有一储物间室;
多个抽屉,在储物间室内沿上下方向排列;和
至少一个联动机构,每个联动机构安装于一组相邻两抽屉之间,以实现两者同步前移,每个联动机构配置成:
在相邻两抽屉中位于下侧的抽屉前移打开过程中,使其先带动上侧的抽屉同步前移至一中间位置后,使两者解除联动,然后使上侧的抽屉停留在中间位置,使下侧的抽屉得以继续前移打开。
可选地,每个联动机构包括:推块,其安装于下侧的抽屉的顶部;移动挡块,可沿冰箱的横向方向移动地设置于上侧的抽屉的横向侧壁;和凸起部,位于储物间室的横向侧壁;联动机构配置成:在相邻两抽屉均处于关闭状态时,使推块贴靠于移动挡块后侧,以在下侧的抽屉前移时,使推块推动移动挡块,从而带动上侧的抽屉前移;且当上侧的抽屉被推至中间位置时,使移动挡块被凸起部挤压而克服弹力,由原位置朝接近抽屉的方向横向移动而脱离推块,从而使相邻两抽屉解除联动。
可选地,每个联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移动挡块的第一盒体,第一盒体安装于上侧的抽屉的横向侧壁,且其与抽屉贴合的壁面横向向外延伸出至少一个安装杆,第一盒体还具有至少一个弹性舌;移动挡块包括挡块主体和可绕一竖直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挡块主体的至少一个转轮,转轮通过第一盒体开设的让位口伸出以与凸起部接触;挡块主体开设有安装孔,以可沿横向方向伸缩地套在安装杆上,挡块主体底部通过第一盒体开设的让位槽伸出第一盒体;弹性舌抵靠于挡块主体,以便对其施加弹力。
可选地,联动机构还配置成:在处于中间位置的上侧的抽屉受到向前的作用力时,使移动挡块越过凸起部以允许该抽屉继续前移;且移动挡块越过在凸起部后,在弹力作用下回复至原位置。
可选地,联动机构还配置成:在推块处于移动挡块前方的状态下后推下侧的抽屉,使推块与移动挡块接触而克服弹性扭矩作用向前转动,以越过移动挡块,从而重新回到移动挡块后侧,再在弹性扭矩作用下转回原位。
可选地,每个联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安装推块的第二盒体以及扭簧,第二盒体安装于下侧的抽屉的顶部,且其具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安装柱,安装柱周面开设有限位槽;推块具有安装孔以安装于安装柱上,扭簧安装于第二盒体与推块之间,以对推块施加弹性扭矩;安装孔的孔壁具有径向凸出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位于限位槽内,以限定推块的转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00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条杆的制造装置
- 下一篇:无线传送装置、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覆码产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