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音频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芯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1610.6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1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甘元莉;张龙;李侃;揭锦锦;孙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451 | 分类号: | H04M1/72451;H04M1/72463;H04M1/72433;H04M1/72484;G10L15/22;G10L15/08;G10L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频 控制 方法 电子设备 芯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一种音频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未解锁时,接收第一音频信号;其中,第一音频信号包括用户的第一语音信号,第一语音信号包括请求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操作的关键词。电子设备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声纹识别,确定第一音频信号的得分。当第一音频信号的得分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解锁电子设备并执行第一操作。当第一音频信号的得分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提示用户使用语音以外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电子设备通过用户的安全认证后,解锁电子设备并执行第一操作。这种技术方案有助于减少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的操作步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频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屏幕锁定时,用户若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需要先对电子设备解锁,进入主界面,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当用户需要进行手机支付时,以微信支付为例。当手机屏幕锁定或黑屏时,用户需要先对手机解锁,进入主界面。然后,从主界面中查找到微信图标,通过点击微信图标,使得手机显示微信的用户界面。用户还需要再对微信的用户界面上的相应的虚拟按钮进行操作,来使得手机显示微信收付款的二维码界面,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向商家进行支付。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上述传统方式中,用户使用手机的某个功能例如微信支付时,需要两步甚至更多步骤的操作,较为繁琐,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音频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有助于减少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的操作步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音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未解锁时,接收第一音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包括用户的第一语音信号,所述第一语音信号包括请求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操作的关键词。所述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声纹识别,确定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得分。当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得分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时,解锁所述电子设备并执行所述第一操作。当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得分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提示所述用户使用语音以外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用户的安全认证后,解锁所述电子设备并执行所述第一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用户可以通过音频控制电子设备进行操作,从而有助于减少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的操作步骤,而且由于电子设备基于声纹识别得到的音频信号的得分情况的不同,能够分层实现不同的操作,有助于降低电子设备在音频控制时错误判断导致拒绝用户请求的可能性,提高音频控制电子设备的实现,从而增加用户对音频控制电子设备功能的信任感,而且电子设备当音频信号的得分稍微有些低时,通过安全认证,还有助于提高音频控制的安全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示用户使用语音以外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界面,所述锁屏界面用于提示所述用户使用语音以外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通过上述方式,有助于简化实现提示用户使用语音以外的方式进行安全认证的复杂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当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得分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不执行解锁所述电子设备、且不执行所述第一操作。从而有助于提高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当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得分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发出第一语音提示信息,所述第一语音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识别失败;和/或,在锁屏界面上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识别失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用户可以获知电子设备不执行解锁电子设备和不执行第一操作的原因,从而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声纹识别,确定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得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1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