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碳壳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3085.1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4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廖敏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24 | 代理人: | 葛鹏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碳壳核壳 结构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层碳壳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喷雾干燥法,所述喷雾干燥法先将纳米硅粉分散在有机碳源溶液中,形成悬浮液,所述悬浮液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成硅@有机碳源(Si@有机碳源)核壳结构材料,所述Si@有机碳源材料经超声分散到GO/CNT分散液中,制得多层碳壳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前驱体,所述前驱体经过高温热处理。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形成结构完整、稳定的Si/有机碳源核壳结构微球,具有比能量高,循环稳定性好,制备简单的特点,能够极大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高容量及高功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碳壳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低、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设备、电动汽车、航天航空、医学、储能系统等领域。锂离子电池负极是决定电池容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作为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石墨材料由于容量较低(理论容量仅为372mAh·g-1,且实际容量已接近理论容量),已经无法在提高电池高容量、高功率性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新型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极具迫切性。
由于硅(Si)具有低的脱/嵌锂电压平台(~0.5V vs Li/Li+),Si负极表现出4200mAh g-1的最高比容量。另外,Si具有与电解液反应活性低,在地壳中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研究应用硅基材料取代碳素材料作锂离子电池负极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一致认可。但是,硅在锂合金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也尤为严重。根据合金化反应机理,随着电化学锂化反应的不断发生,晶体Si中的Si-Si共价键逐渐被Li-Si键替代,最终形成Li15Si4合金相,由晶胞参数计算可知,Li15Si4的理论体积是晶体Si的3.69倍。硅的体积膨胀效应会引起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单个硅颗粒时,硅颗粒的严重粉化;(2)在电极结构上,电极结构的坍塌以及活性材料与集流体失去电接触;(3)在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上,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不稳定。
目前主要采用对硅基材料进行改性来解决上述问题,常用的改性方法有硅的纳米化、硅的复合材料等。其中,硅与非金属复合构成的复合材料是主要的研究热点,因其可以更好的释放体积变化产生的应力,提供体积膨胀的空间,改善硅本征导电率低的问题。专利CN 103050666中采用喷雾干燥法将纳米硅、石墨微粉及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制备成球形结构材料,对纳米硅进行一步包覆,但得到的复合材料可能对纳米硅包覆不完全,结构不稳定,会导致容量低、循环稳定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背景技术而提供一种多层碳壳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的结合了纳米硅、不定型碳、氧化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的优势,能够极大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高容量及高功率性能。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层碳壳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喷雾干燥法,所述喷雾干燥法先将纳米硅粉分散在有机碳源溶液中,形成悬浮液,所述悬浮液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成硅@有机碳源(Si@有机碳源)核壳结构材料,所述Si@有机碳源材料经超声分散到GO/CNT分散液中,制得多层碳壳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前驱体,所述前驱体经过高温热处理,即得到所述Si@C/rGO/CNT多层碳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碳源溶液的浓度为30~65mg/mL,有机碳源溶液中有机碳源与硅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1:0.3~1。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硅颗粒粒径为20nm~150nm;所述的碳纳米管的直径为7nm~15nm,长度为7~20um。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碳源为蔗糖、葡萄糖、聚乙烯醇、多巴胺、聚苯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球磨分散速率为:1800~3000r/min,球磨分散时间为10~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3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