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扩径段孔隙度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3413.8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3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玉;侯克均;吴见萌;葛祥;王强荣;张世懋;何传亮;彭光明;曾焱;杨丽兵;叶泰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32 | 分类号: | G01V3/32;G01V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涛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维 核磁共振 测井 技术 扩径段 孔隙 校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扩径段孔隙度校正方法,通过核磁仪器采集二维核磁数据,得到核磁弛豫谱,通过核磁谱钻井液流体峰时间截止值与扩径大小、钻井液粘度之间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根据核磁弛豫谱和核磁谱钻井液流体峰时间截止值确定单井扩径段的变粘土时间截止值曲线,采用不同变粘土时间截止值计算扩径段与非扩径段的核磁孔隙度,合并扩径段与非扩径段的核磁孔隙度得到单井的孔隙度曲线。根据形成的基于粘土时间截止值曲线的孔隙度校正技术,效果显著。在剔除部分破碎岩心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交会图显示岩心与核磁计算孔隙度相关性较好;在三口有岩心资料的情况下,能满足地质评价及储量计算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扩径段孔隙度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川西海相雷口坡组地层,岩性复杂,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利用测井资料开展地质评价工作存在诸多难题。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地质背景,雷口坡组地层破碎严重,恶劣的井筒环境导致测井资料有明显的失真情况;另一方面,与致密砂岩气储层不同,碳酸盐岩地层的矿物成分复杂多样,孔隙类型多样。因此在计算碳酸盐岩扩径段地层的矿物成分及孔隙度参数时,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体积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评价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度方面,利用其技术不受岩石骨架成分影响的理论,直接测定地层岩石孔隙流体的信号,根据其回波串数据反演的谱信息,其谱面积与岩石孔隙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求取的地层孔隙度较精确。
在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评价储层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中的双参数即T1和T2驰豫谱进行孔隙度计算,打破单参数即T2谱计算核磁孔隙度的局限。由于川西雷口坡组井眼扩径明显,单井的扩径率基本在10%以上,扩径对核磁数据有明显影响,若采用固定粘土截止值计算孔隙度值明显偏大,影响储层评价效果。因此,本专利首先引入双参数计算核磁孔隙度的思路,并提出一种变截止值的方法,对于扩径与非扩径段采用不同的粘土截止值进行孔隙度的计算,效果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扩径段孔隙度校正方法。
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扩径段孔隙度校正方法,通过核磁仪器采集二维核磁数据,得到核磁弛豫谱,通过核磁谱钻井液流体峰时间截止值与扩径大小、钻井液粘度之间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根据核磁弛豫谱和核磁谱钻井液流体峰时间截止值确定单井扩径段的变粘土时间截止值曲线,采用不同变粘土时间截止值计算扩径段与非扩径段的核磁孔隙度,合并扩径段与非扩径段的核磁孔隙度得到单井的孔隙度曲线。
作为优选方式,粘土时间截止值包括T1CBW和T2CBW,T1CBW为基于T1谱(核磁弛豫谱中的T1弛豫谱)的粘土时间截止值,T2CBW为基于T2谱(核磁弛豫谱中的T2弛豫谱)的粘土时间截止值。
作为优选方式,通过核磁谱钻井液流体峰时间截止值与扩径大小、钻井液粘度之间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关系,T1MUD计算模型的公式如下:
T1MUD=81.255-0.962μ+4.613ΔCAL (1)
式(1)中,T1MUD为T1谱的钻井液流体峰时间截止值,单位为ms;μ为钻井液粘度,单位为s;ΔCAL为井眼尺寸与钻头直径的差值,单位为in。
作为优选方式,
通过核磁谱钻井液流体峰时间截止值与扩径大小、钻井液粘度之间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关系,T2MUD计算模型的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34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