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的防结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4162.5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9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袁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羽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3/14;F24F7/08;F24F11/30;F24F11/70;F24F13/00;F24F13/22;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慈溪久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99 | 代理人: | 赖泽银;陈超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辐射空调 防结露系统 控制模块 主机模块 结露 输水 输出 温湿度模块 湿度变化 有效解决 除湿机 防结露 | ||
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的防结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防结露系统通过控制模块对输水主机模块输出水的温度的控制以及对除湿机模块的控制,从而实现控制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当房间内的温湿度模块感应的温度和湿度对应的结露温度为T,该控制模块会控制输水主机模块输出水的温度为(T+1),并且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导致形成另一个结露温度T2时,该控制模块会控制输水主机模块输出水的温度为(T2+1),其始终高于防结露的温度值。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控制,从而能够有效解决房间内的结露问题,对毛细管辐射空调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细管辐射空调领域,具体是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的防结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是一种可代替常规中央空调的新型节能舒适空调。系统以水作为冷媒载体,通过均匀紧密的毛细管辐射传热。由于该系统所需的夏季冷冻源供水温度只需约14-19度供水温度,冬季只需32-30度供水温度,大大低于常规水空调夏季7度和冬季45-50度供水所需的能耗,因而系统更节能。
由于毛细管是作为冷暖辐射面铺设在地面和天花板,在夏季工况下,辐射面是低温辐射面,如果有湿热空气的涌入就会导致辐射面结露,长久会导致霉变从而损坏毛细管。因此,如何做好防结露是保护毛细管辐射空调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结露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为房间内温度和湿度对应的一个结露温度,其二为房间内的湿度,而现有的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对该毛细管辐射空调的防结露方法主要是对房间内的湿度进行去除,故无法满足完全防结露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的防结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的防结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
温湿度模块:其安装在房间内,用于检测房间内的温湿度值;
变频热交换新风机模块:其与房间相连通,用于交换房间内的空气;
除湿机模块:其一端与变频热交换新风机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房间内,其用于对变频热交换新风机模块输送至房间内的空气进行除湿;
输水主机模块:其与房间内的毛细管辐射空调相连通,用于对毛细管辐射空调进行输水;
控制模块:其与温湿度模块、变频热交换新风模块,除湿机模块以及输水主机模块通讯连接,并可控制输水主机模块输出水的温度以及除湿机模块工作,从而控制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
其控制方法是通过所述的温湿度模块可感应房间内对应的毛细管辐射空调的温度值、湿度值,该温度值和湿度值对应有该毛细管辐射空调的结露温度T,该控制模块会控制输水主机模块输出水的温度为(T+1),并且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导致形成另一个结露温度T2时,该控制模块会控制输水主机模块输出水的温度为(T2+1),其始终高于防结露的温度值。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水主机模块设有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房间内的毛细管辐射空调,所述的第二出水端连接所述的除湿机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有一集分水器,所述的集分水器将水分流至各个房间的毛细管辐射空调,所述的集分水器与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讯连接,当房间内的湿度过大时,所述的控制模块可控制所述的集分水器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频热交换新风机模块上设有控制与外部空气进行空气交换的进气阀和出气阀,当外部空气内的湿度过大时,所述的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的进气阀和出气阀关闭,从而所述的变频热交换新风机模块只与房间内进行空气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羽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羽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41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