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CP工艺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5175.4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9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红;张博;李晓品;康昕;吴昊谦;吴思成;王永建;谢玉洁;马绍壮;欧阳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曹卫良 |
地址: | 7101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cp 工艺 宽带 带通滤波器 | ||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领域,具体设计了一种基于LCP工艺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包括LCP基板及制作在LCP基板上的滤波器电路,滤波器电路包括并联的两条末端短路的枝节线组,枝节线组包括微带线和与微带线串联的多个短路枝节线,两条枝节线组之间的每一对短路枝节线之间由传输线连接。该带通滤波器由末端短路的枝节线组成,在每一对短路枝节线间,利用一段传输线实现电磁耦合功能,通过合理选取各元件的长度和宽度,实现了带宽在116%左右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柔性可弯折的LCP基板,原本平面结构的滤波器也变的可弯折,从而形成立体结构,而S参数基本没有变化,这在某些极端条件下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领域,具体而言,设计了一种基于LCP工艺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体积很小的电子产品中,使用柔性电路连接不同电子单元或模块的制造技术已经具有很高的成熟度,柔性电子技术保证了印制板在弯曲状态下的优良性能,对体积、厚度和重量要求苛刻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推动柔性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柔性电子更容易与生物的皮肤、器官和组织的弯曲表面相匹配,因此在医疗、个人穿戴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LCP(液晶聚合物)基板属于柔性基板,具有介电常数选择范围宽(2~10)、可选用低成本的PCB工艺、可形成复杂的多层结构等优势,使得LCP基板适用于系统级封装技术SOP(Systemona Package)和SIP(System in Package),并且在小型化中有着很大优势。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及无线多媒体业务的飞速发展,超宽带(UWB)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超宽带以其高速率、低功耗、高保密性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相当巨大的市场价值。由于超宽带技术可适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为了便于管理,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将超产带系统分为3类:1成像系统,包括地面穿透雷达系统、墙壁成像系统、墙壁穿透成像系统、监视系统和医疗成像系统;2车载雷达系统;3室内超宽带系统。对于不同的通信系统,FCC都划分了不同的使用频带范围。当前,各大研究机构最为关注的是室内超宽带系统的商业价值。
超宽带频带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波段,超宽带由于其可以与其他的现有通信系统共享频谱,共存性能好,在频谱资源非常紧张的今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信道容量大,传输速率高,空间传输容量是现有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蓝牙等)的10-1000倍以上;超宽带技术靠脉冲传输信号,不需要载波,并且功率很低,所以超宽带射频通信系统发射机不需要混频器和功放,接受机不需要做中频处理,大大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窄脉冲信号具有其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多种材料,使其可以应用到成像、检测、监视和测量等领域;并且由于测距和定位系统的精度与信号的频谱宽度直接相关,超宽带频带在GHz领域,系统的定位精度理论上可以达到厘米量级。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学者对柔性带通滤波器进行了研究。L.Zhu等人应用多模谐振平行耦合线结构设计了多种形式的UWB滤波器。J.S.Hong等人2003年提出了具有并联或串联四分之一波长短截线结构的滤波器,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SeokS.等人于2013年用50μm的Per-MX3050基板研制了一款中心频率为60GHz的平行耦合线形式柔性带通滤波器,KaoH.L等人在2013年用100μm的LCP基板研制了中心频率为30GHz的发夹线型及中心频率为25GHz的交指耦合线型两款柔性带通滤波器;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研制了中心频率为9.5GHz的柔性带通滤波器,首次使用了50μm的LCP基板。
对于在单层LCP基板中设计带通滤波器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为了满足射频收发机前端接收模块的小型化,单层LCP基板作为带通滤波器的基板时,单层板的厚度仅有50μm,传统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结构为根据多模谐振原理的SIR结构,但为实现超宽带的宽带要求,增强谐振器耦合强度,常采用交叉的平行耦合线实现多模谐振,计算出的平行耦合线常常间距过小,无法满足加工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5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