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6347.X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9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伟;杨斌;赵宁;李宗波;吴晓丽;冯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7/02 | 分类号: | A01N37/02;A01N35/02;A01P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张琼 |
地址: | 650233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避剂 缓释 醛类 制备 蚂蚁 二甲基亚砜 害虫防治 合理配比 液态石蜡 混合物 溶剂 添加剂 表现 | ||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对环境的危害小,通过对四种活性成分的合理配比,使混合物表现出更强的驱避效果,通过使用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并加入液态石蜡作添加剂,使制备的驱避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蚂蚁是一种常见的群居社会性昆虫,该物种繁殖快、数量多。蚂蚁常入侵人类的生活空间,它的危害可总结为叮咬人畜、危害农作物、传播病菌、损坏建筑和影响室内环境。尤其是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的危害更大,近年来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市的危害区域迅速扩大,而且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液态驱避剂的优点在于气味传播距离远,驱避效果好。如果制成缓释驱避剂则能够克服液态驱避剂挥发过快、作用时间短的缺点。
很多种类的蝽类昆虫都具有臭腺,臭腺中的分泌物对其它昆虫有强烈的驱避作用,是蝽类昆虫防御天敌避免被捕食的重要武器。蝽的臭腺分泌物能趋避其他种类的昆虫,与分泌物的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此前,王大伟等人对锈赭缘蝽臭腺分泌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王大伟等,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成虫臭腺分泌物中发现16种有机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己醛、乙酸己酯和长链烷烃二十七烷;锈赭缘蝽幼虫臭腺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1种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4-氧代-2-己烯醛和2-辛烯醛。长链烷烃二十七烷的作用是减缓分泌物的挥发速度。基于蝽类昆虫臭腺分泌物驱避其他物种的良好效果,选择臭腺分泌物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化合物,通过实验测试其对红火蚁的趋避效果,以及不同配比对驱避效果的影响,期望最后开发出趋避效果更好的蚂蚁驱避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具备以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四种化合物作为驱避活性成分,且以上四种化合物的体积比为1:2:2:1混合时驱避效果最好;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以液态石蜡作为缓释添加剂,经过合理的配比和工序制得缓释驱避剂,延长驱避时效等优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为实现上述驱避效果好、延长驱避时效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体积百分比制成的:
原液 12mL
二甲基亚砜 60-120mL
液态石蜡 1.2-12mL
优选的,原液由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四种化合物按1:2:2:1 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制成。
一种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液与二甲基亚砜以及液态石蜡混合,在不断搅拌下加热到50℃并保持 30分钟,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缓释驱避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基于多组分醛类的液态缓释蚂蚁驱避剂的制备方法,通过趋避活性成分己醛、2-己烯醛、2-辛烯醛、乙酸己酯为锈赭缘蝽臭腺分泌物中的部分化合物,对环境的危害小。
(2)本发明通过对四种活性成分的合理配比,使混合物表现出更强的驱避效果。
(3)通过使用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并加入液态石蜡作添加剂,使制备的驱避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63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